獨孤賞月 作品

第四〇四章 吳淞炮臺

    董叔恆還在船上就在關注著滬上的債券股票發行的事情。

    股票還好,要等到交易所正式成立了之後才會發行。

    但是鐵路債券可是提前發行的。

    要是爆出了冷門,那麼以後華夏的財政政策可能都要跟著改變。

    債券可是一個好東西,可以讓很多政府想做的事情提前實現。

    尤其是華夏現百廢待興,需要建設的地方實在太多。

    如果僅僅是政府投入的話,必將擾亂華夏的貨幣秩序。

    但時候髮型債券就不一樣。

    債券對於百姓來說是一種投資。通過髮型債券募集資金來開展建設活動。

    相當於政府拿著老百姓的錢去投資。這和政府直接用獲取的錢去投資是完全不同。

    因為債券所募集的資金也是來自民間。

    投資到大型的項目之後,這些貨幣又會重新回到民間,那麼民間的貨幣保有量實際上是不變的。

    有了這三千萬,董叔恆原來那三年一萬公里鐵路的計劃,實際上都顯得有些保守了。

    這個計劃還可以做一個加法。

    第一次債券的髮型,關乎老百姓對於政府債券的信心。

    這種依靠信用支撐的東西就是這樣的微妙且脆弱。

    有時候僅僅一點點瑕疵就會讓人們的不信任無限的擴大。

    在國債髮型之前,董叔恆甚至讓胡光墉偷偷地找了幾個托子。不過這些托子最後都沒有用上。

    在董叔恆的眼中,華夏的百姓大都是保守的。尤其是那些手中有錢的士紳地主。

    但是沒有想到此次購買鐵路債券最多的反而是那些士紳,當然,山西的那些老財主也佔了很大一部分。

    要購買債券必須使用華元。

    華夏的銀行系統中一直有一個慣例,那就是兌換華元數額巨大的話,是可以上門辦理的。

    像山西的那些老財將銀子鑄造城銀冬瓜藏在地窖裡。一般人連搬都搬不動。

    況且搬到了街面上也不安全。

    這就衍生出了上門服務的方式。

    銀行有專門的安保力量以及設備去對付這些大銀旮瘩。

    這次鐵路債券發行的時候,就頻頻出現這樣的情況。

    很多士紳不大經商,手中掌握的都是銀錠。都是存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放在他們手中就是死物。

    那麼這些鐵公雞為什麼願意拔毛了呢?

    董叔恆沒想到,這次債券髮型,報紙上那一套愛國主義的宣傳倒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實際上很多的老財都是衝著拍新政權的馬屁去的。

    尤其是山西的那些老財主,他們深得其道。

    董叔恆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要將這些民間的死錢給套出來。

    歷史上,滿清末年的亂世,讓華夏的土地底下不知道埋了多少的銀子。

    隨著主人家突然遭遇意外,這些銀錢埋在了地下,無人知曉。那樣就徹底失去了其價值。

    這次債券發行的事情,財政部乾的非常的漂亮,他們已經知道了使用媒體的力量。

    而當前西方的國家早就已經學會了利用媒體。

    比如英國人在打克里米亞戰爭之前就已經在媒體上渲染沙俄的殘暴,以及沙俄對整個歐洲,對大英帝國的威脅。

    從而降低百姓的反戰情緒,獲得更多人對戰爭的支持。

    這些報紙通過船隻進入了華夏,進入了董叔恆的視野。

    為此,董叔恆專門召集手下開過一個專題會議,就是討論怎麼在工作中運用好輿論,運用好報刊雜誌這些宣傳手段。

    街面的上小商販走街串巷還知道吆喝幾聲呢!

    政府做事情很多時候就跟商販做生意差不多。老百姓就是政府的顧客。要讓他們認可你,支持你,宣傳工作少不了。

    多使用一些宣傳的手段,有時候事情反而會事半功倍。

    至於股票,董叔恆不用擔心,股票實際上是一種零和遊戲。

    哪怕是剛開始不溫不火,也沒有太大的關係,華夏的企業現在融資並沒有太大的困難。

    畢竟現在能夠城裡大企業的都是有家底的人。

    而且很多人都是將公司看做自己的家業,並不願意拿出一部分的股份出來公開募股。

    公司完全掌握在自己家族的手中難道不好嗎?

    很多人都是這麼想的。

    大家覺得要是將公司拿出一部分股份分給別人,手中的資金是寬裕了,到時候公司也是他們家說的算,但是作為上市公司要受到華夏政府嚴格的監管。

    那麼這個公司還算是完全屬於我們家族的嗎?大家在心中都會算這麼一筆賬。

    在華夏工商業發展的起步階段,出現這樣的狀況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