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三〇二章 大會上的小人物

    大會之前,小會通氣,這是常規的操作。

    就比如你在公司大會上看到的那些決議,實際上很多都是小會就已經就決策好的。

    與去年不同,今年淮海軍的大會比去年的規模更大,還好江寧這裡建立一個大禮堂,足夠容納這麼多的人。

    禮堂是連體的結構,建得倉促沒有多麼的美觀,就是足夠的大,能夠容納幾千人。

    主要是他的結構能夠將聲音傳播開來。

    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淮海軍已經發明瞭擴音器。

    說來有意思,擴音器是電話機的副產品。

    這個電話機還是徐壽在船上做出的原型機。

    被船送回來後,電力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對其進行了還原。

    電話機雖然還沒有用上。但是將電話機的聽筒進行放大之後,做出的大喇叭卻是已經可以實用了。

    雖然這個通過喇叭放大的聲音聽起來有些失真。

    將董書恆恆原本富有磁性的聲音變得像是公鴨嗓子。

    但是這種能夠讓人聲音變大的機器在很多人看來就像是神器一般。

    大會的籌備工作早在半月前就開始了,除了各條線各部門的代表以外,今年還增加了一定數量的群眾代表。

    唐燾是景德鎮的陶瓷匠師,能文善畫,兼書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擅長製作青花瓷、釉上彩、鬥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種單色釉瓷。

    他的爺爺就是大名鼎鼎的唐英。不過傳到唐燾這一代早已經不如先祖。

    加上朝廷這些年在景德鎮的管理日加混亂。

    瓷工的生活是越來越艱辛,管理官窯的太監跟地方官府勾結,中飽私囊,低價出貨給商人,然後從中收取回扣。

    官窯的收入日減,窯工們經常被管事挑毛病,剋扣工錢。就連唐燾這樣的匠師都未能倖免。

    匠師稀少,培養一名匠師花費的資源巨大。以前不管是官窯還是私窯都會加以籠絡。

    可是現在,唐燾他們這些匠師卻在官窯受到了百般苛待。

    曾經有一個匠師受不了壓迫,逃掉外地準備跳到私窯去做。

    可是呢,第二天就被人打斷了雙手。從此大家只能飲泣吞聲。

    後來太平軍打來了,戰鬥破壞了很多瓷窯,太平軍佔領了這裡以後,派人來管理瓷窯。

    但是商路被斷,瓷窯做出的東西賣不出去。唐燾這樣的匠師也只能拿著太平軍給的配給渡人,吃糠咽菜。

    幾年的苦日子過下來,唐燾覺得自己的子孫還不如去種地呢!

    像自己這樣學了一輩子手藝,花費家中那麼多的資源,不也是過成這樣普通百姓的生活嗎?

    正好太平軍治下,沒人管他是不是匠籍。

    正當唐燾準備撂挑子不幹的時候,淮海軍又趕走了太平軍,佔領了景德鎮。看書喇

    一年的時間唐燾換了三任東家。

    唐燾不瞭解淮海軍,但是他知道淮海公司,因為淮海公司是景德鎮陶瓷的大買家。

    淮海公司之所以是大買家,因為他們把持著上海的出口貿易。

    所以唐燾決定留下來再看看。

    果不其然淮海軍佔領這裡之後,就派人來接收官窯。

    淮海軍派過來的管事是淮海公司的一名管事,此人名叫蔣光藻。

    蔣光藻以前就是負責同景德鎮的瓷器貿易,跟這裡的大小管事都很熟悉,甚至是唐燾這樣的匠師,他都認識。

    官窯這邊的人也都認識此人。

    蔣光藻一進駐官窯就將拖欠了大家半年多的工錢結了。

    就這一件事情就讓大家心悅誠服。

    好聽的話,這些手藝人聽不懂。大家只是靠著手藝賺錢吃飯的,因為工匠沒有田地,只能夠靠著薪響養家餬口。

    當大家拿到了白花花的銀元時,心中才安定了下來。

    唐燾也打消了出走的念頭。唐燾覺得以自己的手藝在哪裡都能夠混上飯吃。

    蔣光藻接收官窯之後,將其改製為公司,原本的工坊管理模式也隨之改變。

    按照原來的工序,所有人被分為一個個車間或者工組。練泥、拉胚、印胚、利胚、曬胚、刻花、施釉、燒窯,每道工序都有一個組長或者是車間主任來負責。

    唐燾本來刻花、施釉都要自己做,現在他被安排負責施釉車間,顧名思義,這個車間只負責這一個環節。

    施釉的活對匠人的畫工和書法造詣的要求很高,個人的水平直接影響到了瓷器的品質。

    唐燾在這一塊家學淵源,功底深厚。蔣光藻也知道他在官窯中擅長這一塊。

    所以,唐燾才被任命為車間主任。

    他的薪水也跟著水漲船高,現在他再也不想走了,因為他的薪水足夠全家吃飽喝足。

    不過對於這種分工明細的管理模式大家還是心存疑慮的。

    直到公司給普通的匠人們制定了計件  工資制度,瓷器的產量越來越高,唐燾才發現這種生產模式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