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五三八章 人人都是小地主

    “大朗,俺們家的糧食都稱量出來了。”一個老莊戶跑到了李巖松的跟前說道,因為李巖松家中就他這個獨子,所以人家都喜歡喊他大郎。

    “是吧,張叔,你家種的秫秫(山東人對高粱的稱呼)一畝地能夠打多少啊?”李大郎笑著問道。

    這裡的田雖然靠近水源,但是配套的水渠還沒有修好。之前一年時間大家的功夫都放在開墾田地上了。

    所以大家今年種的大都還是旱田。這些山東來的移民最擅長的也是種植旱地作物。

    李大郎自己種的是玉米,種子還是從鎮上賒購來的,收了糧食之後還是要還的。

    老張家中的秫秫則大部分都是從老家帶的種子。

    另外李大郎家中還種了五畝地的地瓜(紅薯)。因為他養了一頭母豬跟幾頭肉豬崽子。

    地瓜藤是很好的豬飼料。

    “嗯,比老家打的糧食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第一年種,地力足,一畝地打了三石多哩。”老張樂呵呵地說道。

    “哎呀,那您那五十多畝地,不是得打出來一百多石糧食啊,這怎麼吃的完啊。”李大郎說道。

    “是的呢,聽說鎮上糧管所收糧食,到時候賣點過去吧,這麼多糧食也沒那麼大地方放呢!俺準備換點錢把賒牛的錢還掉。”老張說道。

    老張也跟官府賒購了一頭牛。

    雖說是草原牛,比較笨,但是調教調教還是能耕地的。

    對於關外這批大規模整體移民,董書恆給出的政策是第一年給安置糧,讓大家能夠渡過第一個冬天。

    第二年糧食收了免稅一年,讓大家能夠有餘糧賣掉購置家當。

    等到第三年就要正常的交公糧了。

    現在關外的第一次秋收也才剛剛結束。大家都是喜笑顏開。

    不管收成怎麼樣,這種出的糧食全都是自家的。最少也是夠自己吃的了。

    去年開出來的田地,今年春天終於收了第一季的糧食。

    這裡的田沒得說,都是上好的黑土地。

    整地的時候的燒了一次荒。草木灰都耕到了田裡面去了。

    雖然說每家都分了百畝以上的田地。

    但是並不是每家種的田都是百畝。

    在這些地中還有一部分的靠田林地。

    另外,今年每家種的田地大小還跟每家的勞動力多少有關。有的人家的勞動力多一些,開墾的土地就多。

    復興軍還出臺了一個政策。那就是允許這些百姓跟官府賒購耕牛、農具還有種子。

    但是,並不是每一戶人家都有魄力去賒購的。一方面大家擔心自己還不上。還有一方面就是現在好多人還不是非常信任官府。那些賒購了耕牛的人家開墾的速度也會快些。

    於是就出現大家耕種的土地數量不一,還有種的糧食也不同。

    關外之地雖然多山林,但是這些山林中的林木資源大多是屬於國家所有的。

    復興軍在的關外建立了大量的林場,專門管理這些山林。

    李大郎可以帶著人上山打獵,但是的山上的樹木是不能隨意砍伐的。

    秋季的時候為了防火,林場甚至會將林子封起來,不允許隨便進入。

    李大郎自己的田開墾了四十畝,還有的三十畝的田沒有開荒,只是在荒田上種了些黃豆、蔬菜。

    這些荒田就跟自家的幾十畝林子交織在一起。

    按照規定,自家建房子、燒木柴都是要  從自家的林子裡砍伐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