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二五〇章 大建書院(求票!)

    當然,現在的淮海軍比以前的反清志士條件要好的多了。

    他們有強大的淮海軍作為後盾,行動上會得到淮海軍的大力支持。自身的安全也會得到更好的保障。

    忙完了復興會的事情,董書恆開始了他的高校建設計劃。

    正好此時又有一個批次的歐洲學者抵達了海門港,同時回來的還有一些之前排出去交流的書院老師。

    董書恆這次準備把步子跨的大一些。

    除了之前剛剛成立的江寧女子師範學院。董書恆準備整合江寧原本的書院,再設立一些自然科學學科,仿照淮海書院的模式成立江寧書院。

    江西原本就是人文薈萃之地,董書恆準備成立一座南昌書院,一座贛州書院。

    安徽的寧國、徽州以前是人文最發達的地區,這裡會成立一座徽州書院,在皖北成立廬州書院,在安慶成立一所理工學院。

    安慶將建成長江中游的一座重工業城市。

    董書恆準備以後將綜合性的大學稱為書院,一些專業性的大學稱為學院。

    如果直接改為大學的話,很多人都覺得接受不了。包括魏源他們這些老輩也覺得叫書院好。

    當初淮海書院就是他們堅持的結果,要是按照董書恆的意思就叫淮海大學。

    不過只是稱呼而已,董書恆並不在意,只要能夠為國家民族培養出人才就好。

    這麼一圈下來淮海軍統治之下將有六大書院。在上海,還有一座傳教士建立的聖約翰大學。另外還有一些專業性的學院,比如師範學院、醫學院、法學院、警察學院、行政學院等等。

    這樣看,淮海軍底下的學校擴張的有些快了,師資哪裡來?學生哪裡來?

    董書恆自己也覺得現在有些操之過急了,這樣一鋪開之後,原來淮海書院儲備的師資力量就被攤薄。

    要等書院自己培養的人才成長起來之後,再加上留學生回來了,才能夠緩解這種情況。

    不過他還是決定先將這些書院建立起來,他們規模可以小一些,但是隻要有了以後就能夠慢慢成長起來。

    董書恆不認為淮海書院一家獨苗就可以撐起整個華夏的人才需求。而且僅僅是一所書院,沒有競爭,也不利於淮海書院的發展。

    在這些新建立的書院中,董書恆還會繼續聘用原來的書院先生,也會教授四書五經這些內容。不過董書恆會讓他們仿照淮海書院加入一些新的學科。

    學習四書五經沒有錯,這些學問也是華夏智慧的傳承,問題在於不能夠僅僅學習這些內容。

    建立新書院的事情得到了魏源的支持,他認為淮海軍應該是一個包容的勢力,既然選擇了東西合璧,選擇了糅合東西方的學問。就不能僅僅從外面引進。

    現在淮海軍在引進西方的學問方面做的很好多,無論是直接引進人才,還是翻譯出版書籍,都做的非常好。

    但是對於華夏學問的繼承上卻做的不好,淮海軍內沒幾個能夠稱得上經儒學大家的。

    是儒學對現在的華夏沒有價值了嗎?

    顯然不是這樣的,儒家的教育模式雖然跑偏了,但是並沒有失去其價值。

    董書恆在學問上並沒有偏見,他是隻是單純地希望華夏的學問更加豐富一些。

    儒家的偏就偏在他不再兼容幷蓄,不在吸納新的學問進來。只是一味地對原有的經義進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