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二九五章 井陘縣城

    太行山看似山峰高聳林立,實際上內裡多有道路聯通。

    自古以來就有太行八陘的說法。

    這八陘是指從北到南,連接太行山東西兩側的八條通道。

    實際上這也只是一種概述的說法。

    山中的道路比想象的要多,雖然多是小路,且大多縱橫交錯。但是這裡已經開發了幾千年,到處都是人力鐫刻的痕跡。

    淮海軍受董書恆的影響,都是一群修路狂人。過去的一年,太行縱隊押著清軍的俘虜在山中不斷地修繕道路。將分散的據點通過道路連成一片。

    成果顯著,太行縱隊修路有火藥和水泥相助,效率高了很多。

    帶著手下騎馬走在山間的道路上。

    董書恆能夠看到很多新修鑿的痕跡。

    山間的道路崎嶇,雖然走了半天,實際上並沒有走多少的距離。

    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是二團的駐地井陘縣城。

    警衛團的士兵還能繼續趕路,但是他們的戰馬已經有些體力不支。

    戰馬膽小,在船上晃了一路,它們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本就沒有休息好,再加上帶著士兵們一路狂奔,早就已經疲憊不堪。

    董書恆都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大黑馬的腳步明顯有些虛浮。

    兩邊的風景泛善可陳。現在是冬季,北方的山本就缺乏靈動,如果非要描繪一下的話。

    那就是山勢險要、懸崖峭壁、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大部分的道路都是在半山腰上開鑿出來的,偶爾會有一段路穿過山谷,才讓人感到些許的踏實感。

    徐嶽他們對這裡的道路甚為熟悉,他不時說出一些山的名字和典故。

    可能是因為董書恆的突然到來,讓這個太行山的小將心中激動。

    也有可能是因為想在上司面前表現一下。

    徐嶽一路上講個不停,董書恆全當是有人在為自己做導遊解說了。

    “總統,現在我們走的路還是在太行山的外圍,所以您看不到什麼人。這裡除了道路經過了短暫的修繕之外,基本上沒有怎麼開發。”

    “前面再走一會兒應該就能看到井陘縣城了。”

    “那裡是我們二團團部所在地。”徐嶽邊走邊說道。

    果不其然,走了一會兒,董書恆就見到一條大河,河水不深,此時已經全部結冰了。

    “總統這是冶河,東西走向,基本上和井陘道重合。我們去司令那邊需要沿河而上。這條河夏天的時候,河水很深,水流湍急。但是到了冬天,基本上就沒什麼水了。”

    “嗯,井陘依山傍水,是個好地方啊!”

    董叔恆知道北方的河流季節性的特點很強。夏天的時候,山中的雨水匯聚起來就會讓河水暴漲,甚至有的時候會導致下游洪水。

    董書恆的記憶中對這個地方還有印象。

    前世的時候,石太鐵路就是沿著井陘道進入山西的。

    每次火車過了石家莊之後就進入了重重大山,途中會路過有名的娘子關,過了陽泉之後,兩邊的大山才漸漸變少。

    火車行進的大部分路段都是沿著一條河谷的邊緣。

    所以這條河,董書恆應該是見過很多次了。

    沿河再走一段路就到了井陘。

    這裡是一大片的山間谷底,在太行山區難得見到這麼大一片平坦的土地。

    跟井陘這個名字一般,這裡四周都是高山,中間一片平地就像一口井一般,眾人彷彿置身井底。

    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周穆王東巡狩獵時,來到此地,看到“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陘”,故名“井陘”。

    井陘縣城不大,但是外牆明顯修整過。而且董書恆看了出來,是用水泥修整的,甚至城中的街道都用水泥硬化過。

    董書恆看向徐嶽,問道:“你們這裡的水泥廠產量很大?”

    徐嶽連忙說道:“是的,總統,您看北邊那片大山,那裡是井陘的重要礦區,這裡盛產石灰、煤炭和大理石還有陶土。”

    “所以我們這裡建了好幾座水泥廠,不過都不大。但是就近取材,成本很低。”

    董書恆知道了,這裡生產的水泥要是運到江蘇,未免太遠,而這東西在清軍控制區也不是很好賣。所以大部分只能自己消化。

    這山間修路用壘土的話,要不了多久就會被雨水衝的坑坑窪窪,用水泥就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