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三一三章 山東易幟(求票,求訂閱!)

    咸豐五年,華夏農曆的二月,天氣已經轉暖,尤其是在長江以南的南方,春耕已經開始。

    從南到北,通過油菜花的長勢就能夠看出氣候的變化。

    春天似乎的是從南往北,一路漫步,走到哪裡就向大地灑下無盡的氣機。

    所有的淮海軍農場現在都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做——“復興農場”。

    淮海之名,承載著復興軍的起步與成長,已經正式地成為歷史。

    淮海軍要以復興之名坐上掌舵人的位置,自然是要給自己換上一個新的馬甲。

    各地的復興農場率先打開了春耕的序幕,牛馬拉著的耕犁翻起土層,露出了地下黝黑的泥土。

    鳥糞肥被灑在土層之上,這種肥料最好的情況下能夠讓收成提高到原來的三倍。

    這意味著相同的土地可以養活以往三倍的人口。

    華夏是世界上最早出現農耕文明的地區之一,農業技術得到了幾千年的發展。

    但是這也有一個弊端,很多地方的土地都經過了千百年的耕種,土地的地力消耗嚴重,光是依靠原來的農家肥,對於產量的提高不是很大。

    所以,過去的上千年,華夏土地上的農業產出沒有太大的變化。

    人口也因此維持在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線上。

    明朝中後期,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玉米、甘薯、土豆等高產作物的引進,才讓近兩百多年,華夏大地上的糧食產量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人口數量也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不過這幾種作物也有自身的缺點,比如甘薯和土豆不容易保存。玉米的口感不好。稻米和小麥才是主流的糧食作物。

    復興軍的農業研究所,有著一套糧食作物培育的方法,他們已經在嘗試培育優質的小麥以及水稻。一支考察隊被派到了南方尋找優質的野生稻種。

    農業以及糧食問題從古至今都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董書恆自然不會忽視這個問題。

    還好,他的手中有大量的農場,可以作為農業新技術以及新品種推廣的載體。

    這和滿清皇室手中掌握的皇莊不同,皇莊只不過是滿清皇室壓榨農民攫取利益的一個工具。

    那些管理皇莊的太監也不會利用皇莊去發展農業技術。

    ……

    濟南府是滿清山東行省的省會,轄領1州15縣:德州和歷城、章丘、鄒平、淄川、長山、新城、齊河、齊東、濟陽、禹城、臨邑、長清、陵縣、德平、平原縣。

    歷城就是濟南府城的所在地,同時也是山東巡撫衙門的所在地。一直以來山東都是不設總督的。

    桂中行剛剛五十多歲,正是政治生涯的黃金時期,他雖然是旗人,但是並沒有什麼深厚的背景。

    從徐州知府立功調任山東巡撫之後,桂中行在掌政的初期,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建立新軍和剿匪之上。

    對於山東的政壇並美有做出什麼樣的改變。所以給人一種寬厚的形象。

    咸豐三年,桂中行創立了山東新軍,並且派往各地剿匪。

    山東境內多響馬,各地都有山賊佔山為王。特殊的丘陵地形,讓官府對這些響馬和山賊無能為力。

    但是,山東的新軍卻是戰力了得,剿匪從未失手,半年時間在山東轉了一圈就將響馬剿滅得七七八八。

    有了這支新軍作為後盾,桂中行的施政手段突然間來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他開始在山東各級官府安插自己的人,有了新軍的震懾,地方上的府縣官員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為桂中行沒有去動這些主官的位子。他安插下來的人要麼是輔官要麼就是吏員,這些安插下來的人倒是都非常有能力。

    這也給那些基層府縣官員,省了很多心,誰都想要手下能有幾個能辦事兒的人。

    只是這讓他們放不開手腳貪贓枉法,倒是讓這種事少了很多,因為衙門裡有巡撫的眼線,這些滿清的地方官自然會收斂一些。

    咸豐三年以及咸豐四年山東境內少有地過了兩年安穩的日子。

    加上山東上下鼓勵移民的政策,也緩解了山東境內的土地矛盾。

    府城濟南,是個風景秀美的地方,四周被蔥蔥郁郁的山丘包圍起來,城內有很多泉眼,圍繞著這些泉眼是一個個坊市以及精美的園林。

    濟南城牆高大,建有護城河,護城河畔的瑪瑙泉以及河中的龍神廟都是遊人經常光顧的地方。

    城中的街道不是很寬闊,兩旁都是商鋪,對門商鋪的幌子都能夠湊到一起去。

    一些穿著短裝的漢子推著獨輪車在街道上運送東西。一些穿著長袍馬褂梳著辮子的行人一步三晃地在鋪著石板的街道上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