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三四八章 漠北都護府

    “丹初,如今新朝初立,要花錢的地方自然很多,等到明年,我們的就要根據國庫的儲備以及當年的財政收入,來制定當年的預算了。到時候再量入為出吧。”

    “而且從明年開始,我們的經濟形式會更好一些,那些遷移出去的百姓也可以自給自足了。相信那個時候戰事也會更少一些。今年我準備派出十萬民兵到西域建設農場,這樣到了明年有了產出,也就不需要再遠距離運送糧食了。”

    董書恆的話極大地寬慰了閻丹初的悲觀情緒。站的角度不同,看問題的方式也不同。

    在董書恆的眼中,國家總歸是在向好的方向去發展的。

    而在閻丹初看來,國庫必須要留一些備用的資金,一個偌大的國家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意外情況。

    到時候,要解決問題,還是要能夠拿的出錢來。

    在戶部呆久了,他認識最深的一個詞語就是未雨綢繆。

    “總統,我的意思還是要將今年的總支出壓縮到一億華元以下。”

    “不然這麼的銀元流入到市場之中,必然會使物價上漲。正如您所說,我們新朝初立,國內的經濟還很脆弱。”

    “以往大家都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現在突然間這麼多銀元出現了,總是會有些無所適從。”

    董書恆點了點頭,以前滿清民間的銀子雖然很多,但是很多都沒有進入流通領域。

    如果真的像董書恆計劃的那樣用出一兩個億的華元,那麼這些錢勢必要進入流通領域。

    老百姓手中有了銀元,必然要去購買東西。

    但是現在國內的生產能力能夠滿足這樣的消費嗎?

    這其中大部分的消費還是糧食。老百姓有了錢之後,第一個想到的肯定還是購買糧食,大家都餓怕了嘛。

    到時候,以華夏現在這種通過大量投送糧食來平抑糧價的方式肯定是支撐不住的。

    雖然現在南洋的糧食供應依然充足,但是這也撐不住老百姓敞開了購買。

    而且,現在華夏的糧食需要大量投入到戰爭以及移民工作當中。

    左季高的手下原本就有六個師五萬多人。現在董書恆又調過去四個師。

    這十個師還全部都是正規部隊。另外還有一些輔助的軍隊呢。

    現在進入西域的軍隊已經超過了十萬。他們的物資全部都要從陝西甘肅橫跨幾千公里運過去。在這個運輸過程中消耗的糧食得有多少?

    董書恆都有些不敢想象這個數字。

    但是西域不能放棄,現在放棄,今後要想收回來就難了。

    現在三大邊疆區,漠北已經平定,西南高原問題不大,那邊的那群大喇嘛,還要中原保障他們的安全,原本滿清駐高原大臣,也已經表示向華夏效忠了。

    董書恆讓彭玉麟在川西組建了一支高原師,到時候直接開過去就能完全鎮住對方了。

    高原的南邊,英國人的勢力還沒有滲透到印度最北邊,暫時還不需要擔心與英國人在那裡衝突。

    喜馬拉雅山南邊的幾個藩屬國,董書恆是一定要拿在自己的手中的。

    到時候,對印度居高臨下,董書恆就算是拿捏住了英國人的短板。

    目前來說唯一可慮的就是西域,沙俄人一直覬覦那裡。

    現在華夏又與沙俄處於交戰狀態。如果董書恆要是沙皇的話一定會派兵入侵西域。這裡現在還是華夏的短板所在。

    董書恆相信沙皇一定會想到這一點的。

    那麼他就得做出最壞的打算。

    “丹初,你說的很對,我確實有些考慮不周了。”

    能夠想到通脹的問題,顯然閻丹初最近對復興軍之前出的一些經濟學書籍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像他這種有十幾年戶部工作經驗的人,對這些知識很容易就能理解。

    他只要聯繫自己以前的工作實踐就可以舉一反三,搞懂問題所在。

    “丹初啊,看樣子還是要提高產能。要是每個行省都能夠像江蘇、浙江一般大辦企業。我們就不用擔心錢花不出去的問題了。”董書恆嘆息道。

    董書恆還沒有能力做到一聲令下就全民創辦工廠企業。

    閻丹初似乎是看出了董書恆的無。他既然提出這個問題,就是因為已經思考過了。他有一個想法,此時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大總統,要是讓地方的富戶拋開土地直接去辦工廠,這不是一下子就能轉變過來的,需要慢慢的引導。但是我們可以自己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