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月 作品

第182章 拿髒石頭當槍使?

    就齊磊那個小屁孩兒,都敗在老夫手下多少次了?教出一幫會寫論文的、更小的小屁孩兒,就了不起了?

    還得我去拜見他?

    老列維很不爽的,好不啦!

    與齊磊的熱情友好,把老列維當成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是截然相反的兩個態度。

    對於老列維的埋怨,鮑爾森淡然一笑,卻是沒說什麼。

    他不管列維的不滿,他只知道,列維和他的根本立場是一樣的就行了。

    又警了一眼斜對面的比爾、德埃爾等人。心說,比起吉恩的陰謀,他更願意讓列維斯坦和他的孩子們去讓那個混蛋小子吃癟,在學術上徹底的碾壓過去。

    這才是鮑爾森所期待的。

    好吧,這是個記仇的老傢伙。

    他還是忘不了在不久之前,齊磊在電話裡那副得了便宜還賣乖,最後居然敲詐到他頭上的惱人嘴臉。

    不由來了興致,大幅度的回過身去,全然不顧安全帶下的西裝已經扭曲到了讓人無法忍受的幅度。

    對著後排的一個帥氣男孩大聲道,“克里斯托弗!!我們即將去你在中國時的學校。“

    “下了飛機,可以給我講講北廣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嗎?

    後排的陳文傑聽罷,不著痕跡地翻了個白眼兒,心說:這老丫挺的,不是個玩意兒!

    表面上卻趕緊奉承,“鮑爾森叔叔,那是一個糟糕的地方。除了姑娘,我想不到任何可取之處。“

    引得精英訓練營的同學們一陣鬨笑。

    看的陳文傑頗感無奈,天真的米國騷年啊,就得石頭哥治你們…

    但願回來的時候,你們還笑得出來。

    北廣是建國之後才創辦的高校,最初只是廣電下屬的播音培訓班,一點一點才發展到當下的規模。

    所以,你說北廣從校園、設施的角度看,有什麼底蘊?有什麼文化氛圍?

    還真挺缺的。

    和清華、北大這種百年名校是沒法比的,校內環境更缺少年代氛圍和清幽之感。

    再加上,董北國是個務實的校長,一切都本著實用的標準來建。

    搞那些虛的有啥用?

    以至校園環境就那麼回事兒,更別說看在斯坦福學子的眼裡了。

    下了飛機,鮑爾森那幫大佬都被安排到了市區的高檔酒店。

    精英訓練營,還有列維斯坦,則是被北廣負責接機的老師和學生代表塞進了大巴車,一路從機場繞上五環,奔著京東郊區就去了!

    之前說了,北廣所在的定福莊周邊,在這個年頭兒那真是要啥沒啥,就是大農村。

    斯坦福那幫孩子,坐在車上看的心都涼了。

    鄉村大學?怎麼這麼偏僻?不說是中國最好的傳媒專業學院嗎?

    進了北廣也不由審視,最後得出結論:斯坦福為什麼要和這樣一所簡陋的中國大學搞交流?

    完全看不懂了。

    在北廣學生眼中,一切都挺好的教學樓、林蔭道、花壇小廣場,在這些精英眼中,卻成了破敗、簡陋的象徵。

    再然後,等到了舊樓,那就更傻眼了,連列維斯坦都無語了。

    這學校怎麼窮成這個樣兒?

    真的能培養出優秀的傳播人才嗎?深表懷疑啊!!

    好吧,想像一下,連私人包機都見怪不怪,學校公寓跟別墅一樣的斯坦福高才生們,被扔進牆皮掉光,地面都是水泥原色,電線、網線都在外面裸露著的危樓裡,換了誰也得有點心理反差。

    陳文傑都有點接受不了了,心說,老董心都是黑的啊!哥怎麼說也算是衣錦還鄉吧?就給我住這破地方?他都想回418和兄弟們膩歪在一塊兒了。

    而其他的“精英們”,對可憐的“第三世界國家大學”深表同情。

    再加上,負責接待的那兩個北廣學生正好不是中國人,是日韓的,不由多了幾分“親近”。

    有人跑到一個小眼睛的韓國女生那裡套近乎。

    "怎麼稱呼?”

    “李惠貞。”

    “韓國人?”

    "對呀!"

    “這所學校"

    意思是,也太艱苦了吧?身為發達國家的學生,怎麼跑這兒來留學呢?

    李惠貞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心說,沒文化真可怕!

    知道《陋室銘》嗎?

    “山不在高,有仙則明”,你懂嗎?

    看把你矯情的?

    這叫艱苦?這不挺好的?

    再說了,艱苦怎麼了?艱苦也能虐死你!

    乾笑一聲,“北廣是一所優秀的大學。”

    對面的白人男孩無所謂地瞥了瞥嘴,打量著只有恐怖片和黑人街區才能看到的破敗場景,“很抱歉,

    這和我想象中的中國名校不太一樣。“

    當然,我本人還是理解的,並沒有歧視的意思。“

    李惠貞都快聽不下去了,小齊導員說的果然沒錯,賤人就是矯情!

    (齊磊對天發誓,他沒說過,都是這姑娘腦補出來的!)

    弄的李惠貞有點上頭了,小齊導員精心教導,加上韓國人的執性格,交纏在一塊兒。

    心想,居然敢鄙視我們的學習條件?

    表面上不卑不亢的一笑,“同學,怎麼稱呼?“

    “馬修。”

    “你參加哪個討論組?”

    “全球化進程與傳播。

    歷時一個月的交流也是有課題和流程的…

    主題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傳播新思路》

    一個月的行程,不管是學們之間,還是學術研討,包括與一眾商界大佬開座講會都是圍繞這個大主題進行。

    下分五個子項:

    1、世界政治格局之變與傳播。

    2、世界經濟結構之變與傳播。

    3、全球化進程之變與傳播。

    4、科技與產業之變與傳播。

    5、全球治理與傳播。

    關於學生交流這部分,除了兩邊的同學要在一起討論,共同聽取中米學者講課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也就是要貫穿始終的分組討論,交流思想。

    馬修所在分組負責的交流子項,就是關於全球化進程中傳播學的應用與拓展。

    李惠貞一聽,全球化?那不巧啊,我是世界經濟結構那個分組的啊!

    不過沒關係,想著可以和雛鷹二期的方冰換個組就行了。

    燦爛一笑,“真的嗎?那太巧了,我也是全球化進程這一組的。“

    “到時,我們可以好好的交流一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