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月 作品

總結和聊天

    再往下寫,都是這種上專業課都不一定能聽進去的複雜的知識點。

    不先把媒體審判,傳播四要素這些講清楚,你根本看不懂後面寫的是什麼。

    好在寫完了,鬆了口氣。

    效果好像還不錯?

    其實.....

    友情提示,如果有時間,可以把這段大劇情,從給日韓留學生上課開始再看一遍。

    體驗感應該會不錯,不管是理論知識,還是隱藏在對話和旁白裡的線索和暗示,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最後,老蒼想在故事之外,對大夥說幾句心裡話。

    其實,這段近三十章的劇情,老蒼不是想表達立場,儘管我們在生活中,總認為需要一個非黑即白的立場。可實際上,有耐心才是關鍵,而不是立場。

    我不想說誰對誰錯,那條溝裡到底有沒有龍,天是不是黑了,那些交給國家去驗證就好了。

    老蒼只想和大夥分享思考問題的方式,以及看待事物的耐心。

    就像在故事裡齊磊說的,每個人都有評論的權利,也都有監督的權利。

    但是,一定要知道這種權力也附加著社會責任,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司法責任更大。

    因為你不知道,某一個無心之舉,會對當事人造成多大的的傷害,而這種傷害往往是不可逆的。

    這些年,我們被打臉的、反轉的事件還少嗎?

    推薦大家看一部電影《十二公民》,結合最近寫的內容,也許大家能看出一些不一樣的感悟。

    老蒼想對大家說的是:遇事,遇熱點,先彆著急下定論。先當一會兒超然物外的局外人,看一看,琢磨琢磨。

    有好處的。

    要是精力還夠用,那就把傳播四要素套進去,信源、信息、信道、信宿。

    看看誰是誰,都在什麼位置上,對判斷也會有幫助。

    有點耐心,耐心不會耽誤你的時間,更不會影響大夥兒出鍵盤的速度。反而會讓你更有效率,直擊要害。

    真的。

    這是老蒼的真心話,也是我認為《流年》寫到這裡最大的價值,甚至高於給老蒼帶來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