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月 作品

第155章 打光子彈

    不是鮑爾森被衝昏了頭腦,不知道it產業的重要性,而是…重要的是it產業,而不是硅谷。

    鮑爾森,“齊,系統這項業務,我可以讓利給你。”

    “包括企鵝的通訊軟件,也可能像你說的,由你獨立注資,德盛不需要企鵝的利潤。”

    “但是這兩項業務,必須接受德盛,以及米國相關部門的嚴格監管。”

    “而智能手機業務……”

    鮑爾森頓了頓,“我們需要百分之70以上的股份!”

    齊磊,“????“

    想屁吃?那以後你不還是想卡死就卡死?

    “不可能!”

    鮑爾森卻是笑了,“彆著急,我會給你一個完美的理由。”

    繼續道,“首先,你要把這項業務從三石公司剝離出來。當然,中國市場留給你。”

    齊磊眉頭緊皺,一言不發。

    鮑爾森,“然後,由我們多家成立新的智能手機公司,依舊可以由你來領導,由中國的團隊進行設計研發。”

    “但是……”

    “但是什麼?“

    “但是,我們之所要70以上的股比,是因為,我需要一個理由去說服政客,向新公司開放部分軍方科技。”

    “!!!!”

    嗡的一聲,齊磊耳畔嗡鳴炸響。

    現在他全明白了,德盛不是狠,也不是賣了米國,而是棋高一招!

    或者說,鮑爾森要和硅谷抗衡的思路,和他原本想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

    從一開始,齊磊的思路就錯了。

    齊磊和大多數人的思路就是,華爾街要扶持一家中國公司,與硅谷分庭抗禮。

    而實際上,分庭抗禮僅僅只是表面上的樣子,鮑爾森的殺招是釜底抽薪,他要挖斷硅谷的命脈。

    至於要怎麼挖,得從頭說起。

    涉及到米國在it產業上,引領世界那麼多年的根源到底在哪裡。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是硅谷的科研氛圍?米國人牛逼?還有吸引全世界人才來為米國的it產業服務?

    呵呵,都不是!

    這些只是表象,撐死算是錦上添花,不是硅谷成功的關鍵。

    而關鍵在於——軍工科技轉民用。

    這事兒,得從冷戰開始說起。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星球大戰計劃讓sl把大量國力投入到了太空科技。

    進而在太空競賽的拖累下,以及其它因素的催化之下,導致紅色sl一夜瓦解。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冷戰時期,兩個超級大國的行為和策略,直到後世2022年,依舊影響著這個世界。

    先說sl。按理來說,即便是解體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繼承sl大部分遺產的大毛也不應該衰敗的那麼快,完全失去了經濟實力。

    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都是有因果的。

    sl壓重寶在太空計劃上,他們的航天能力毋庸置疑,即便吃老本,可直到後世的2022年依舊領先。米國人能不能從國際空間站上下來,也得看大毛的臉色。

    但問題來了,航天技術變成民用,具有商業屬性的轉化率極低,無法給國計民生帶來多大的福利。

    頂多也就是搞點太空育種,出口點鈦合金和大推力火箭發動機,什麼的。

    軍工科技的人才向民用科技輸出更談不上了。

    這能掙幾個錢?

    所以,大毛繼承了sl遺產,可是對經濟有用的幾乎為零,還得回到資源出口這條路上。

    而資源貿易,又極容易誕生寡頭。

    反觀米國。

    星球大戰計劃是忽悠毛子的,他們在這上面可是能省則省,並沒有過多投入。

    再說,本身的經濟基礎比毛子好,那點錢他們也浪費得起。

    米國在冷戰時期施行的是海洋策略,控制全球海洋,從而對地區實現掌控。

    所以,他們的國力都花在在全世界建軍事基地上面了,四處撒網,恨不得把地球都包圍了。

    而這種戰略造成的結果就是,那麼多軍事基地,星羅棋佈的軍事部署,必須有強大的通訊協調能力,以及整合指揮效率。否則怎麼指揮全球?這是剛需。

    而剛需之下,也就催生了軍事通訊技術和電子計算器技術的蓬勃發展。

    到了冷戰之後,軍事基地開始控制全球能源,一點也沒浪費。

    而軍事通訊技術,那就更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