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猶在 作品

第294章 這個要求很合理

    大火來得有些意外。



    據說是三個守衛的兵丁,夜晚看守錢庫時翫忽職守,在門口吃燒烤,結果木炭屑吹到了錢庫,點了其中存放的一些布帛,天乾物燥,等發現時,火勢已經蔓延開來,雖然極力搶救,卻依舊將錢庫燒了個乾乾淨淨。



    雖然銅錢、銀兩不怕高溫,可是這場大火,許多銅錢已燒得烏漆嘛黑,上面的字跡難以辨認,還有一些是知府衙門採辦的絲綢、布帛等,這些毫無例外的燒成了灰燼,清點損失後,這場大火燒掉了將近十萬兩。



    知府謝愚一怒之下,將那三個開小差的官兵關進大牢。



    可是損失已經造成,問題依舊沒法解決。



    兌換工作不得不暫停。



    如此一來,城中那些沒有來得及兌換假錢的百姓,紛紛聚集到知府衙門口,將衙門圍了個水洩不通。最後,謝愚不得不親自出面解釋,說三日後重開兌換點,確保大家手中的假錢,都能換出來啊。



    私下裡,卻又找範小刀、趙行求救。



    “本來就還有將近四十萬吊的缺口,之前那些錢已經兌得差不多了,兩位可要幫幫我。”



    “大牢中還關押著不少江南鑄幣局的人,不如讓他們重新開兩爐,將那些燒燬的錢幣回爐重鑄,倒也能解決一部分燃眉之急,至於其餘的錢嘛,城中還有不少富戶,大人不放效仿一下我們之前的作法。”



    謝愚道:“你要我去勒索他們?”



    範小刀道:“那倒不是。大人可以先向他們‘借’些銀兩,等財政寬裕了,再歸還他們。”



    江南富商多。



    以謝愚身份,找他們“借”些銀兩,幫知府大人度過難關,謝愚承情,將來有機會遇到朝廷的採辦、興修水利等工程,再想辦法讓他們把錢賺回去便是,謝愚久居官場,深諳此道,解決這十萬兩,並非難事。



    謝愚又道:“怕是來不及。”



    “什麼來不及?”



    謝愚道:“如今陛下六十大壽將至,本來採購的一批壽禮,還有進貢的東西,都在錢庫裡,一場大火,燒了個乾乾淨淨,我尋思著,江南鑄幣局重鑄的銀兩和銅錢,能不能先拿出一部分來,把這些窟窿先堵上?”



    範、趙二人聞言,默不作聲。



    本來就有四十萬吊的缺口,若再補上皇帝的壽禮,那短缺的銀兩,可就大了。



    趙行不想管了,反正這件事跟六扇門也沒什麼關係,於是道:“大人,您是父母官,這種事情您來做主。”



    謝愚聞言,呵呵一笑,“這不是先跟你們商量一下嘛,若沒意見,那就先按這個辦了。”



    說是商量,其實就是知會一聲。



    畢竟人家是金陵知府,正四品的官職,六扇門只是他下面的一個衙門,哪裡輪得到他們提意見?兩人來金陵,本就是奉了太子命令,來調查假錢案,可是調查到現在,反而卻將太子也牽扯其中,是他們沒有預料到的。



    已是夏六月末,鑄幣局案子將近過去一月。



    朝廷派來的欽差,還沒有抵達。



    若是快馬加鞭,從京城到金陵,少則三四天,多則六七天,但他們在路上足足走了將近一月,聽說已到淮北一帶,畢竟是皇差,每抵達一州府,當地的父母官免不得要接風洗塵,吃喝幾日,再擺酒踐行,臨走在裝得滿滿當當,如此往復。聽說,剛出城時,四位欽差只帶了百餘人,可出了山東界,欽差隊伍已達到了三四百,多出來的都是臨時僱傭的車伕,車上裝得都是各地府衙老爺們的拳拳愛心。



    一行人南下,賺得盆滿缽滿。



    可範小刀卻為假錢的事犯愁。大火燒燬的銅錢,已由鑄幣局重新回爐,出來的錢雖是嶄新,可是卻損耗了將近二成,加上謝愚又從中支取了十萬吊,缺口已經達到了五十五萬吊。



    重開兌換點後,每日依舊有不少人前來換那些鐵錫錢。



    大部分的假錢雖是在金陵流通,但也有不少流通到了鄰近的州府,這些人得到消息相對滯後,不過也逐漸過來兌換。很快的,從黑水市那些人手中榨來的錢,已經花得七七八八,可前來兌換的人,每日依舊絡繹不絕。



    而且到了後面,人雖然不多,每日卻出現幾筆大額的兌換。



    範小刀覺得奇怪,按理說,持有大額假錢的,應該會在貼出告示第一時間內來兌換,為了前面十來天沒有來,反而到了後面,當都是零星的兌換時,這種大額兌換的人反而多了起來?



    趙行道:“除非這些人手中的假錢,本來就是鑄幣局出來的,並沒有流通到市場!”



    範小刀氣得直罵人,“這群混蛋東西,本來我們為了防止百姓上當,出於好意,用真錢回收假錢,這些人卻乾脆用假錢來兌成真錢,看來,除了黑水市的那些人,市場上還有一批人,在暗中出貨!”



    趙行道:“應該很快有結果了。”



    果不然,半個時辰後,顧大春前來回話,“這兩日,我們跟蹤了幾個百兩以上的大單,有大約七八個人,每次都帶著五十吊到百吊左右的假錢,在城中幾個網點兌換。”



    說著,從懷中掏出一份名單,遞給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