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14章,我們需要一座氣體擴散廠




    總會計師:“他們對主席有這麼瞭解嗎?毛選一二三卷還沒翻譯成波蘭文版呢。”



    “或許他們看的俄文版?”



    唐華就笑笑,不說話。



    波蘭同志這麼熱情,大概不是因為熟悉主席的著作,他們主要是不喜歡蘇聯吧……



    ……



    2月2日,李復春唐華團和總會計師葉繼壯團已經與經互會進行了接洽。2月4日,會談的第三天,雙方就達成了一致:中國以觀察員的身份列席經濟互助委員會的例行會議。



    會談雙方的立場還是比較接近的,沒什麼矛盾。



    從2月5日開始,經互會就沒什麼事了,主要是中蘇兩國進行經濟合作和工業引進談判。



    中國就是隻打算以觀察員國的身份,在經互會開會時去個旁聽。經互會的互助原則與中國沒有關係,不受這些條條框框的束縛,但是經互會在進行自由貿易活動時,觀察員國也可以一起上,開交易會的開交易會,搞展覽的搞展覽。



    經互會秘書長和執行委員會方面,當前也沒有把經互會的成員國從歐洲擴展到其他洲的打算。



    雖然西方將經互會認為“東歐國家的歐共體”,但其實它跟歐共體差別大了。



    經互會要類比的話也得類比馬歇爾計劃之後建立的西歐秩序。



    但美國和蘇聯的差別就在於,美國戰後通過貿易運營和金融體系,建立了一套從盟國小弟那裡吸血的體系,美國通過吸血讓自己變得極其肥壯,這樣就有力氣當世界警察,整天到處揮刀砍人。當小弟的血被吸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搜尋新的小弟。



    蘇聯……蘇聯不吸血,至少蘇聯自己是這麼認為的。但是蘇聯賣血並沒有供養出一幫能打的小弟來,凡是遇上大事兒,還得蘇聯自己揮刀下場,砍這砍那。



    經互會的問題首先是國家不夠多,國家基數少,就難以找到雙方共贏的貿易點,但蘇聯又必須和東歐國家建立貿易聯繫,於是就只能強拉出一些只是“單向有益”的貿易。然後蘇聯還過於重視蘇聯與東歐七國的貿易,忽略七國之間的互補貿易,問題就更大了。



    美國這方面佔優,他手下的小弟數量是蘇聯的好幾倍,而且遍佈世界各地,這些小國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各有不同,短板也各有不同,很容易找到雙贏的冒一點。



    蘇聯就不同了,比如羅馬尼亞需要紡織品、礦產,鋼鐵和有色金屬都要。蘇聯說我有,給你。然而羅馬尼亞能給蘇聯什麼?羅馬尼亞產石油,出口點石油?蘇聯有,不要。石油機械?也有。糧食?蘇聯也有。



    好像就沒有什麼蘇聯稀缺的急需的貨物,而羅馬尼亞剛好可以生產的。



    最後實在沒法了,蘇聯說,你給我點卡車吧,價格你來定,這樣咱倆的貿易就平衡了。



    於是蘇聯得到一大批“喀爾巴阡”,五萬盧布一輛從羅馬尼亞買的。蘇聯自己又不缺卡車,於是四萬盧布一輛轉賣給中國。蘇聯每輛還虧一萬盧布。但就這也不行,中國拿到這批便宜的喀爾巴阡,司機們迅速給他起了綽號“坑人不淺”,還編了順口溜“喀爾巴阡,一修八天”。



    ……



    到60年代以後,經互會就是這樣,進行著“虛假”的國際貿易,蘇聯拿回一堆自己用不著的莫名其妙的商品。喀爾巴阡雖然質量差但也能小虧一點轉給中國用,算不錯的了。越南曾為了還債給了蘇聯兩百萬頂藤編斗笠,你說蘇聯那種地方斗笠能賣得出去嗎。



    蘇聯在虧著錢支持東歐國家的建設和維持產業平衡。東歐國家也不滿意,因為蘇聯在經互會中占主導地位,干涉其他國家的建設方向,尤其是勃列日涅夫上臺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