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五十四章,嚇人的量子力學老師

    北京站。



    唐華和列夫·朗道一前一後,走出車廂到站臺。



    這次蘇聯之行沒有專列,就是在特快客運列車後面掛了個車廂,因此旅程長達12天,朗道以前沒坐過這麼長時間的火車,最後的幾天在車上可憋壞了。



    唐華:“北京站,1959年修成的,外觀和通道設置都參照了莫斯科火車站,怎麼樣,看上去還行吧?”



    朗道四面環顧:“小了一些,不過佈局還行。”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量子力學本科課程,每個學校每週兩節,也就是一週四節課,”唐華說,“應該不會佔用太多時間。而且,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是相鄰的,騎個自行車一會兒就能到對面學校。”



    朗道:“課程數量是不多,但希望這些學生不要太不開竅。”



    唐華:“……”



    算了。請朗道來講本科的量子力學課程,主要是讓這些學生激發對物理的興趣,講得艱深一點,能激發學生的鑽研精神。再說唐華也不是沒有後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今年校醫院都設了學生心理疏導室。



    當然,朗道來中國並不是只給本科學生上課,和清華和北大的物理系還有學術研究和學術探討。



    唐華:“當然,你講課的關鍵是翻譯,翻譯是我和趙忠堯精心挑選出來的。”



    “如果翻譯符合要求那就太好了,翻譯很重要。學生提問的時候,如果太愚蠢的問題,翻譯應該駁回;如果答案過於顯而易見,翻譯可以自主替我回答學生這個問題。”朗道說。



    唐華:“翻譯是北大物理系55級的,後來去了蘇聯留學,59年回國,替你回答問題這活兒他應該能幹。對了,他早就知道你的大名,不過你可能沒有注意他。哎,車來了。”



    ……



    1961年的9月初,各高等院校剛剛開學,各地的新生紛紛入校報道,學院路上的十幾所大學人頭攢動,從全國各地輾轉來到北京的學生出沒於各個校園。



    走在電子信息學院的校園裡,唐華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今年的新生、哪些是大二三四的學生。眼神怯生生的、走路環顧四周的、到個路口總要猶豫一下該往哪兒走的,肯定是剛報到的新生。



    “這兩三年入學的新生,知識基礎越來越好,我是說平均水平,”黃坤說,“這挺好。”



    唐華:“全國基礎教育在慢慢搞起來,6年制教育就快要在全國城鄉普及了,中學教育目前爭取每個縣城都有一所中心中學,選拔全縣的學習苗子。”



    黃坤:“現在就是青海西藏新疆寧夏這些邊陲省份、自治區的學生,基礎確實比較差。我覺得啊,讓他們學電子學、計算機,真是難為他們了,是不是以後招生的時候,在這些省區的名額稍微調整一下……”



    唐華:“不,這些省份,招收的基礎物理、數學、文史專業學生會稍少一些,人數名額加到農、醫、工程專業上去,但是電子和計算機專業不打算削比例,該多少還是多少。這不是課程難度排序來決定的,而是考慮到這些省區未來的人才需求。”



    黃坤:“可從清北、學院路各重點大學畢業的學生,回到原省區的並不多。”



    唐華:“這是有點兒問題……”



    原歷史位面,這時候應該有大規模的人口下鄉了,應屆畢業生尤其多。一是城市糧食緊缺,二是城市就業崗位不足。



    新中國的教育計劃是和國家建設計劃同步的。在50年代前期和中期,教育系統基於“中國一直能得到蘇聯工業援助或貸款,工業建設保持快速發展”的假設,制定中等和高等規模擴張計劃,但到了1960、1961年,發現情況不對。



    第一批蘇聯引進的重點項目過後,沒有大規模的建設了。靠勒緊褲帶一點一點地搞小引進,或者國內完成度70%的工業體系自繁殖,那速度顯然太慢。



    到60年代初,人才建設和工業發展的計劃脫節,城市裡新建的工廠沒有那麼多崗位留給大學生,那可不就得動員他們下鄉。不管專業對不對口,學農林牧漁的要下鄉,學柴油機的學計算機的也要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