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13章,第一個上太空的中國人

    “今年1月底,我們委託蘭考縣醫院去找一年多沒進行體檢的焦書記,結果他在春節前回鄉探親了。2月20日,焦書記從山東老家回來,這才逮個正著。”

    “簡單體檢發現肝區經常性疼痛,手摸有明顯硬化,轉至鄭州人民醫院詳細檢查,檢查的結果是肝癌,晚期。”

    “好在鄭州市人民醫院現在有化療的設備,在上個月,大概3月21、22號,做了第一次化療,跟蹤觀察的結果顯示,化療是有效果的。但是這個也只能是延長病人的生命,延長半年是肯定可以的,而且其中大約60%的病人能延長一年。”

    唐華:“我知道了。謝謝。”

    現在唐華不用在政務內網看河南縣級幹部的情況彙總才知道詳情,開封乃至鄭州都流傳著蘭考縣有一個敢作敢為的“拼命書記”,隨便一問就知道。

    焦書記得重病住院了,蘭勞從鄉鎮幹部到老百姓都著急,轉院到鄭州那天有幾十個蘭考鄉親走六十公里路,一路跟到鄭州來。

    焦裕祿上任時,蘭考縣大概是河南出名的窮縣,肯定在倒數前三名。內澇、風沙、鹽鹼這蘭考“三害”,風沙和鹽鹼是幾十年上百年的老毛病,內澇在59~61年特別突出。

    河南派給蘭考的糧食統購指標從1959年的800噸調整到1960年的50噸,1961年的任務只有30噸,但就這樣蘭考大半的鄉鎮還是吃不飽肚子。

    焦裕祿上任蘭考,帶全縣群眾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一年裡走了幾千里路,查清了全縣84個風口,逐一編號,在風口植樹減弱風力,還在鹽鹼地種植花生和泡桐。

    1963年夏秋之交,蘭考連下13天大雨,焦裕祿和張欽禮帶縣城機關幹部、民兵趕到地勢低窪的兩個鄉鎮,挖渠排澇,連續奮戰八九天不歇息,保下了11萬畝秋糧的收成。

    也就是從這年秋季起,焦裕祿就感覺身體不太對勁,除了胃潰瘍的老毛病,肝臟部位還經常性疼痛,有時候痛得騎車把不穩車頭,下鄉時就推著車走。

    “焦裕祿書記: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垮了還怎麼為人民服務?……去年如果準時參加幹部體檢,病情或許就比現在好控制得多。現在一定要謹遵醫囑,接受全套治療,病情穩定後再說其他,不能再溜號了。”

    唐華把信封好,再加一個大包裹,讓人郵寄去鄭州市人民醫院。

    過去兩年多,唐華和焦裕祿一直有信件交流。雖然不太頻繁,忙時三四個月才一封信,但唐華知道蘭考現在在發生的情況,對蘭考的小食品加工、風沙鹽鹼治理也都給過一些建議。

    ……

    天津。

    走進天津衛星製造廠的第三測試車間,唐華的心情有點複雜。

    唐華眼前的是中國第一個空間站原型,正在車間測試。第三測試車間隔壁,有一枚按重量計算,單位重量造價比黃金高7倍的“高分二號”照相偵察衛星。

    在稍遠點的地方,神舟飛船的第二艘、也是首艘全擬真的正樣無人飛船正在總裝車間製造。

    在河南,離省會鄭州110公里、離開封僅有60公里的蘭考,還有好幾個赤貧的鄉鎮。

    城市和鄉村的差距最典型不過如此。

    當然,現在中國“仰望星空”並不都是燒錢行為,比如去年夏秋的蘭考,就是氣象部門發佈了中期強降水警告,焦裕祿和張欽禮才能做到未雨綢繆,在第一場暴雨襲來時就帶隊下鄉準備抗災減災。

    但是,發展的迫切性也如蘭考與宇宙飛船的對比,擺在了唐華以及所有人的面前。

    出於對黨和政府的信任,人民可以忍耐,但再忍耐不能超過一代人。自己苦了一輩子,認了;如果兒子一輩和自己的生活軌跡一模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半年乾飯半年粥,那無論是誰都會心生怨氣。

    “希季,聯盟飛船的接口模型什麼時候運過來?”唐華問王希季。

    王希季:“還早。現在五月份,大概八九月份的時候,他們會把一個聯盟飛船的全尺寸模型送過來,我們就可以在這裡測試飛船和空間站的對接口了。”

    唐華:“按說全套技術指標和接口標準是中蘇兩國一起制定的,他們造聯盟飛船的接口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最終還是要試一試才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