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六十八章,這也是美國獲得解脫的機會

    “日本所有的鋁土礦都依靠進口,而臺灣有豐富的水電,而且距離印尼比日本到印尼更近,所以日據時期,日本就從印尼進口鋁土礦運到臺灣,用臺灣的水電變成鋁錠,再運到日本或東北造飛機。”



    唐華解釋臺灣鍊鋁業為什麼還要繼續發展。



    “我們西南現在發現了鋁土礦,但現在的問題是西南暫時還比較缺電,因此臺灣的水電不能浪費,要先用上一段時間。西南地區也有豐沛的水電資源,水電潛力恐怕是臺灣的好幾倍,以後慢慢會興建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到時候西南不但可以就地建設電解鋁,甚至還可以向人口稠密地區輸出電力。不過到那個時候,臺灣的鍊鋁業也不會廢棄,而會找到新的出路。”



    30年代以前,日本只是把臺灣作為稻米和蔗糖的來源地,工業產值的60%以上是製糖業。1930年以後日本開始把臺灣當做第三工業分基地(第一是本土,第二是東北-朝鮮),現代冶金業和化工都是這個時候建起來的。



    其實就現在的臺灣人口來說,只靠漁業、蔗糖、樟腦和速生林造紙就可以活得很好。修船/鍊鋁/鹼化工這些算是錦上添花。



    “剛才說臺灣本地人口經受的是日式教育,很多人會說日語不會說國語,但這些人又是對於工業運轉很重要的技工和工程師,這個矛盾可就不好解決了。”唐華說完概況,汪震提了一個問題。



    “主要都是熟練工人和技工,”唐華說,“日據時期臺灣工業的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這些技術含量較高的職位,基本上都是由日本人擔當,日本戰敗投降,這些工程師大部分也被遣送回國了,這也是臺灣工業產能在1945年以後逐漸下跌的原因之一。要解決工程師缺額的問題,我建議是從長三角、浙江、福建抽調一些人才過去。”



    汪震點點頭。“主席,我現在初步設想的是國府裹挾到臺灣的人口解放之後儘量回原籍,如果臺灣以後的發展缺少人口或人才,那麼從浙江福建另行遷移。”



    ……



    臺灣解放之後如何調整工農業其實是遠期工作安排,汪震履職之後首先要解決的是臺灣的穩定問題。這不,在工業部門和國家計委的會上,主席就和汪震聊起了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



    汪震也不是第一個面臨治理工作難題的幹部,他大概是5月中下旬去臺灣上任(視住院情況而定),之前為臺灣的政工、群眾工作撓頭的是粟峪和鄧書記。



    按理說鄧書記處理這事兒最拿手,但五馬既然已經進京了,以後就是在中央工作,鄧書記到福建都是因為臺灣戰役實在太重要才破例。



    ……



    臺北。



    “立正!向右看齊!”



    安南軍團第一團第2營的700多名官兵在一所中學的操場列隊,舉行和平改編儀式。



    作為美軍師的“高仿”編制,安南軍團的一個步兵營理論滿編980人,和平協定簽署後有少部分士兵和低級軍官提出離開臺灣的申請,基本上都獲得了批准,但大部分要求繼續留在臺灣,不但要求留在臺灣,而且希望繼續服役的官兵高達730人——這批安南軍團的士兵從廣西撤到法國,被囚禁兩年之後再莫名其妙被運到沖繩被美國海軍陸戰隊摁著腦袋訓,對海外之地並沒有什麼歸屬感。



    不過,安南軍團的團以上軍官,除了之前已建立聯繫策反的那幾個,其餘都被調成了副職,比如安南軍團第一團團長現在是副團長,正團長由27軍派出一名幹部擔任,此外還派了政委。



    穿著一身“正宗”美軍軍服的第2營營長走到操場中央,先換上解放軍的領章和肩章,整理完畢後接過紅旗。



    營長換裝接旗,身後的700多名官兵也自己動手,把解放軍的領章肩章自己換上。



    臺中。



    和平協議簽署之時,臺中有來自第2軍和第4軍的15萬名國軍。這一批國軍的處理方式是——編制解散,經過甄別之後,剩餘的官兵可申請選擇回家,也可以留用,不過新的部隊不再是作戰部隊了而是建設兵團,建設兵團不一定就是建設臺灣,而是有內蒙古、東北和雲南三個可能的去處,當然也有一些申請加入解放軍的士兵。



    至於匆匆編練起來的毫無存在感的第5軍和第6軍,編制解散,而且沒有給他們準備建設兵團的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