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八十一章,駐軍太平島

    研製坦克火控計算機比野戰炮兵計算機麻煩得多。



    野戰炮兵計算機只是個單獨的設備,一臺便攜式、軍用、專門計算型晶體管計算機而已。



    坦克上的火控計算機需要和火炮、炮塔聯動,和傳感器聯動。最後很有可能研發出來的產品不是一臺計算機,而是一整套火控系統。



    畢竟現在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主動紅外夜視儀是長春光電所攢的(還沒實現完全國產化);激光測距儀目前也是中國一家獨有。



    “徐司令員,裝甲兵真的只編四個坦克師就夠啦?”



    唐華知道徐光達這段時間都在北京坐辦公室,就不上門了,打電話就可以說明白事。



    上次見裝甲兵司令員徐光達,還是前年準備從蘇聯哪裡蹭T-54坦克的時候。後來蹭到了300輛的T-54-2,裝備坦克第四師,在朝鮮輪戰過。



    “我們拿到T-54之後,就再也不想要T-34了,”徐光達說,“T-54呢,蘇聯說自己的裝甲部隊急著換裝,產能不足,不繼續賣了。再說T-54直接買還挺貴。所以我們想好了,就等長春的坦克廠能自己造坦克為止。”



    從1950年7到1953年5月,不到三年的時間,志願軍/解-放-軍的裝甲兵從一無所有到擁有4個坦克師、17個獨立的坦克/自行火炮團,編有T-54中型坦克300輛、T-34-85中型坦克1600輛、IS-2/3重型坦克一百多輛,還有幾百輛自行火炮/自行反坦克炮,三年的建設進度超過了日本當年二十五年的積累。



    唐華:“長春坦克廠如果一切順利,可以在一五計劃內也就是1957年12月前生產出第一批T-54。到那時候,裝甲兵是打算擴幾個坦克師,還是先把坦克一師到坦克三師的T-34先換一遍?”



    “先組建坦克五師和坦克六師。”



    朝鮮停戰協議簽署後,經蘇聯總參謀部建議、解-放-軍總參謀部考慮,我軍在停戰之後要在東北部署3個野戰步兵軍,並儘量實現摩托化;三個坦克師、三個炮兵師,其中一個應該是火箭炮兵師。



    這一大坨機動兵團是朝鮮的後援團,雖然美國在朝鮮很受傷,停戰協議的條款也很完善,但如何應對第二次朝鮮戰爭是總參謀部必須考慮的問題。



    只是三個坦克師丟在東北,關內解-放-軍就只有一個坦克師了。雖然臺灣戰役已經打完了,但這裸奔的範兒也太奔放了,肯定還要更多的裝甲師。



    “徐司令員,在長春坦克廠投產之前,我們現在有一個對坦克四師的T-54-2坦克的改裝方案,以後長春廠新造出來的T-54,也按這個標準配裝。方案說明書我讓秘書這就送過去。”



    如果二戰中後期的坦克裝的算是第一代火控系統,現在戰後各國的第一代坦克:T-54、M46和M47、百人隊長,裝備的應該算第二代火控系統。



    到1955年,第二代火控系統的一般標準是光學測距儀、機械式彈道計算機、早期型主動紅外夜視儀、單穩(垂直穩定器)或雙穩。



    但也不是所有戰後第一代坦克此時都裝齊全了這四大配件。比如T-54上面是沒有機械式彈道計算機的,只有M46/M47依靠其全高3米的龐大身軀能裝進去一套機械式彈道計算機。



    但發展到現在,唐華覺得1957年長春廠的第一批國產化T-54下線的時候,火控系統有可能具備某些第三代火控系統的元素。



    比如光學測距儀肯定會被激光測距儀渠道。



    機械式彈道計算機T-54上就沒有,那就乾脆跳過,直接上電子計算機。



    主動紅外夜視儀……1957年可能還是主動紅外夜視儀,但探測效果應該會比現在的型號好。



    現在的T-54只有垂直穩定器,雙穩首次出現於1955年的T-54B,如果操作得當,第一批國產坦克有可能上雙穩。



    這就正好了,裝備單穩的T-54可以配備粗陋的計算機輔助火控系統,第一批國產坦克以及蘇聯的T-54B、T-55用的是雙穩,到時候就可以裝備“準·第三代”火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