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若水 作品

第105章 測試

    楊青把vr頭顯放下,讓小嬡按照配置,重新編寫程序,並且刷在固件裡面,整個vr頭顯就完成了一次全新的升級。

    儘管這種升級並沒有更換任何的硬件,但是僅僅全新的操作系統,以及全新的驅動,就幾乎把vr變成了一個全新的設備。

    楊青再次戴上頭顯,這一次選擇的是那款六千元的產品。

    等把頭顯戴好,並且開始放電影的時候,差距一下子就出來了。

    經過插值算法,vr頭顯上面的顯示器,分辨率一下子就增加到了14k,這個分辨率,已經超過了電影院的imax電影屏幕,看上去無比的清晰,並且vr的屏幕增加了電影的立體效果,看上去已經有了幾分沉浸式電影的味道,如果不是vr頭顯自帶的耳機沒有影院的音響效果好,這麼看電影,已經超越了越發昂貴的影院。

    不過楊青對於看電影並沒有什麼興趣,翻來覆去就只有這幾部電影,他測試的時候一直看這個,早就看膩了。

    儘管只從顯示效果來看,看普通大片的時候,哪怕是一千元左右的vr設備,除了使用的是液晶顯示器,導致背光不足,整體有些偏暗以外,剩下的都相差無幾,畢竟都是插值到了14k,分辨率沒有區別,區別的就是低端的led屏幕為了達到同樣的效果,會強迫自己提高亮度,會導致壽命的縮短。

    不過這些都是難免的,現在的數碼設備,更新換代本就極快,哪怕它只剩下了五年的壽命,但是這種東西,連兩年都未必能夠堅持得住,就該被淘汰了,說不定那時候,直接達到14k的分辨率都有可能,到時候,這種能夠超越物理分辨率的插值算法,就直接淘汰了,反正到了14k以後,屏幕裡的景色,就已經與自然界相差無幾了,再提高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然後楊青再看看專業的vr電影,《人工智能:伏羲覺醒》這部一百八十度拍攝的半vr電影,幾乎成了測試的標配。

    在半沉浸式的環境裡,兩千多塊錢的vr頭顯,就已經基本滿足了要求,運動傳感器表現得相當出色,隨著頭部的運動,幾乎沒有任何的停滯感,就好像我們在現實世界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