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奀月 作品

雜記33

東漢帝國的太學,從來都是官員子弟成長的溫床。





平民子弟,要三五十歲才有機會,去太學遊歷一番,而官家子弟,十幾歲,二十歲,就可以在太學學習。





太學主要面對的是***子弟,皇親國戚子弟,勳貴子弟,更別說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弟了。





早期,東漢初年,太學還是當之無愧的最高學府。





但是隨著時間流逝,隨著漢王朝的衰微,和地方士族的勢力龐大,太學生的素質,也是每況愈下。





到了漢末,尤其是黨錮之禍數年來,士族子弟,很多都不會進入太學,他們並不稀罕太學,因為他們基本上都有,比太學更加優秀,和精英化的,家族教育。





對他們來說,太學的師資,還不如他們的族學,所以自然不會去太學,比如說袁家,就有自己的私學。





學成之後加冠成親,二十歲前到月旦評,求個評價,揚個名,然後大家,互相串聯一下,舉個孝廉。





就可以去雒陽做官,開啟仕途之路了。





當然,不是說沒有士族子弟,會進入太學學習,而是很少,因為世家和靈帝之間,產生了巨大隔閡。





至於那些個***勳貴子弟,他們根本不想著努力學習,大多數人只是去點卯,籤個到表示自己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