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奀月 作品

1

    在五千多年的人類文明歷史長河中,中華文明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從公元前221年開始,中國就以一個統一的多民族集權帝制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在以後漫長的兩千多年,中國一直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並有著幾段輝煌時期,包括漢朝﹑隋唐﹑元朝和早清時期。

    中國在公元13世紀達到頂峰,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文化及貿易中心,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為首的眾多發明對世界的歷史與科技發展有重要貢獻,並擁有發達的農業及手工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中華帝國長期的優勢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優越感根據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觀念,中國是“天朝上國”,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國皇帝就是“天下共主”。翻開世界歷史,這個觀點在16世紀以前,的的確確是一個事實。

    拿破崙曾經對英國外交家阿美士德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一旦被驚醒,世界將為之震動。”拿破崙一生縱橫歐洲,數次把多國聯軍踩在腳下,如此叱吒風雲的人物為什麼會對當時的中國有這樣的論斷,他的根據從何而來?

    翻開世界近代史,我們會發現,拿破崙所處的時代,曾經擁有優秀遠古文明的區域大多四分五裂,各自為政,歐洲如此,非洲也如此;而擁有廣袤土地的大國又大多沒有久遠的文明,俄羅斯如此,美國亦然;真正能將久遠的文明和遼闊的疆域結合在一起的,仍然只有中國。

    拿破崙一直試圖統一歐洲,因為他深知只有將文明的力量與遼闊的疆域結合,才能造就偉大的帝國。

    縱觀世界五千年的歷史,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的文明能夠這樣偉大,中國的力量能夠這樣讓人不敢輕視,一直以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形式存在是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作為一個多民族集權帝制國家,所有的權力集中在皇帝一個人身上。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雄才偉略的皇帝完全有可能改變歷史的進程。在中華帝國的歷史上曾有400多位帝王,其中13位傑出的帝王以其豐功偉績而彪炳史冊,在中華帝國史上,甚至世界史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封建社會時期的中國,一直都以一個大帝國的姿態屹立在世界東方,各民族用各自的歷史共同譜寫出一部中華風雲史。秦漢時期,中華帝國把匈奴趕到西方,引發了歐洲的一系列大動盪;唐朝時期,中華帝國把突厥趕到西北,又引發了中亞和東歐的動盪。至於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這一系列的朝代更替,以及各個朝代中的叛亂分裂或者起義,都只不過是這個延續兩千多年的帝國的內亂而已。

    現在,我們回顧這個偉大的中華帝國史,秦始皇,無疑是這個大帝國的最初締造者,正是由於他的君臨,才奠定了整個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基礎。 在中華帝國的歷史上,公元前221年是真實意義上的帝國元年。“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統天下,廢分封,設郡縣,同文、同律、同衡、同軌,修馳道,築長城,大一統的中華帝國有了一顆“統一的心”。

    從此,中國人以高度的政治智慧與獨特的文化內涵,把“大一統思想”作為整個社會和個人的至高理想永恆地留在了所有中國人的血液中。秦始皇也當之無愧是中華帝國的始皇帝。 中國封建帝王“皇帝”的稱謂由秦始皇開始,他叫“秦始皇”,就是希望大秦帝國會有接下來的二世、三世,直至千萬世這般永遠傳承下去。這一點,雖然秦始皇的子孫沒有做到,但從另一個意義上講,中華帝國後來所有坐擁江山的皇帝何嘗不是秦始皇的繼承者? 史家有個說法叫“漢承秦制”,意思就是劉邦建立漢朝之後,繼承和發展了秦朝的大一統制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劉邦才是秦始皇的第一個繼承者。

    秦末天下大亂,楚漢爭霸的結果是“流氓戰勝了英雄”。項羽首先在爭奪天下的霸業中勝出,但遺憾的是項羽根本沒有建立一箇中央政權的意識,而是把諸侯全部分封到各自的領地。他的做法實際上是要讓中國再次回到戰國時代的大分裂中去,這無疑相當於一種歷史的倒退,所以最後他敗給劉邦也就不足為奇了。從這個角度來說,與其說是劉邦戰勝了項羽,不如說是統一戰勝了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