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奀月 作品

12

    洛陽上西門,眾洛陽守軍眼睜睜看著一隊隊的西涼鐵騎奔騰湧進了洛陽城,直奔皇宮。

    因為洛陽城裡四處混亂,他們沒有接到主帥命令也不敢輕舉妄動。在何進決定調董卓領兵入京時,主簿陳琳曾經提醒他說“大兵一到,強者稱雄,這樣做是倒拿干戈,授柄於人,不但不能達到目的,恐怕還會引起混亂呢!”

    宮門外袁紹、袁術、淳于瓊看著與他們對恃的西涼鐵騎心裡都有些有些驚慌。

    他們哪經過這種陣勢,也料不到董卓竟然在沒有得到號令的情況下縱兵進城。

    而他們的兵馬不是在城裡搜捕宦官一黨,就是派出城去尋找少帝,在缺少兵力的情況下,他們眼睜睜看著西涼騎兵控制住了皇宮周圍。

    不久後董卓簇擁著少帝,和一干大臣回到了宮中。

    少帝回到宮中後,大赦天下,改年號將光熹元年改為昭寧元年。

    自此董卓大軍屯駐洛陽城外,未幾日,幷州刺史丁原率領大軍前來,被少帝封為執金吾,又封董卓為司空領幷州牧。

    而董卓得李儒提醒,卻是以救駕有功為名,大肆封賞了一眾名士,卻是令到董卓威望日盛。

    洛陽董卓大帳中,董卓卻是怒氣衝衝地罵道“吾於北邙山上救駕有功,又為那一眾名士請功討賞,卻是封吾領幷州牧,此何意?丁原本是幷州刺史,年初才改刺史為州牧,如此明顯之離間,當吾看不出來嗎?”

    董卓說完,又洩了一通,待得董卓洩完之後,李儒才說道“主公,如今我們僅三千大軍於洛陽,丁原有整整三萬幷州狼騎駐紮城外,若是我軍與丁原硬碰,不一定能勝,為今之計唯有等候張濟徐榮等人率大軍前來,是時主公手握十萬大軍,當不懼丁原。”

    董卓此時亦冷靜了下來,想了想,說道“張濟徐榮大軍亦不是短時能到,如今乃是我最弱之時,若丁原與袁紹士人聯合出兵攻我,以丁原之幷州狼騎及袁紹等人所掌的西園八校,吾亦不得不撤出洛陽啊。”

    李儒聽了之後,想了想,說道“儒有一計,可拖延時間,以待徐榮率大軍前來,只要徐榮大軍一到,主公當可剷除異己。”

    董卓聽得,急道“文憂何計,且細細道來。”

    只聽見李儒說道“儒有兩計,其一當每夜令三千士卒出營,第二日早上裝作三萬大軍開入營中,如是者數日。丁原、袁紹等當疑主公已有十萬大軍開進洛陽,主公即可詐為十萬大軍,丁原等自不敢妄動,此虛張聲勢之計也。”

    聽得李儒一計,董卓急問道“第二計乃是何計?”

    只聽見李儒微笑著道“原何進部將吳匡,現今掌何進所部,其以為何進之死乃其弟何苗勾結張讓所致,方今其欲殺何苗,主公如助其殺何苗,當可收編何進、何苗所領之北軍,如此我大軍人馬當與丁原等相仿。”

    董卓聽得,笑道“文憂此計大妙,如若收編何進、何苗大軍,吾即可掌洛陽四門,如此洛陽即在吾手中也。”

    李儒說道“事不宜遲,今夜主公當行虛張聲勢之計,三日後當尋一說客去說吳匡。”

    董卓點了點頭,問道“何人為說客?”

    李儒說道“當讓主公之親弟董旻前往。”

    董卓笑道“好,當依計行事。”

    第二日,百官均收到消息,城西有一隊軍隊前來,看人數約有三萬人,打著董卓的旗號,而此軍亦進入了董卓營中。

    丁原和袁紹等人收到消息卻是心中甚憂,立即開了個會議,但最後卻還是對董卓的大軍有所顧忌,不敢貿然開戰,只決定仔細留意。

    又過了幾日,董卓軍營中屯駐了過“十萬”大軍令到丁原等人忌憚不已。

    當董卓行了幾日虛張聲勢之計後的晚上,董卓之弟董旻尋到了吳匡,將董卓欲連吳匡誅殺何苗之事說了一遍,吳匡念平日何進對自己有恩,便決定誅殺何苗為何進報仇。

    董旻立即說出董卓之前交代的計劃,吳匡立即領著手下士卒以為何進報仇為名殺入何苗府中,將何苗一家老小部殺盡,之後董旻將吳匡帶到見董卓,董卓通過一番言語收服吳匡,而董旻則奉令去接收何苗部隊。如此一夜之間,董卓就收編了何進、何苗所率領的三萬多北軍。

    原先西園軍有五萬,被袁紹等人收編兩萬多,這三萬多是未北收編或者老弱。畢竟袁紹等人也吃不下那麼多軍隊,畢竟養軍隊需要錢糧的。

    董卓收編了何進、何苗原來的軍隊之後,讓本部人馬亦開進洛陽城中,如此有三萬餘大軍的董卓據守洛陽城,就算丁原再多兩倍軍隊,亦不能攻陷重兵防守的洛陽,董卓如今可謂穩如泰山,只需耐心等候自己的十萬西涼鐵騎前來即可動手殲滅丁原。

    當夜,西園駐地。

    當著一眾部屬的面袁紹惱怒地拍案道“不想董卓此人竟然敢縱兵進城,那吳匡竟然幫董卓董旻收降了大將軍舊部,我等皆白忙活了一場。

    王匡這時也跟著進城,來到西園駐地,他勸道“董卓統率強兵,將有不軌的打算。現在不早作打算,必然會被他控制。應該乘他剛到,兵馬都很疲憊,發動襲擊,可以生擒董卓!”

    袁紹有些憂慮道“那西涼兵馬驍勇異常,以我們的兵力怕是很難辦到,再說我等只是剛收編了部分西園兵馬,軍心也還不穩定。”

    袁熙心想,這時憑袁紹這些兵馬確實不足以對抗董卓,除非聯合上袁術、丁原。

    可這不是那麼容易辦到的,而且袁紹一旦決定的事是不會聽他人勸阻的。

    王匡有些失望,再說了幾句後就回他城外兵營了。

    就在袁熙出營門時,打馬跑來一名騎士,近了一看原來是張遼。

    張遼到營門前下馬,跟袁熙見過禮後由他帶進去見了袁紹。

    張遼拿出令符文書說道“張遼募兵完畢,共招募得兵士一千。”

    袁紹稱許了他幾句,張遼有些猶豫得問道“聽聞大將軍已經身死?”

    袁熙點了點頭告訴了他始末。

    袁紹接著說“當今局勢危急難明,文遠不如在西園任職以護佑社稷。”

    張遼婉言謝絕說“多謝袁司隸厚愛,既然大將軍已經身死,遼理當回到丁大人那去。”

    袁紹也沒有太在意,客套了會後讓袁熙送他出去。

    營門前袁熙幫張遼牽著馬匹韁繩,他張遼說道“有件機密不知該否跟文遠兄說。”

    張遼拱手道“公子儘管講來。”

    “我等收到密報,近日董卓欲對丁刺史不利。”

    張遼半信半疑道“多謝公子,我會提醒丁刺史小心堤防的。”

    袁熙接著說“我於文遠兄一見如故,恨不能相交結識,父親也對張大哥很是看重,此去如發生什麼變故只管來找父親與我。”

    張遼連忙稱謝倒也沒有太在意。

    袁熙心想,自己已經提醒過了,如果丁原還是被殺那也不是他能力所及了,也希望丁原死後張遼能來投吧。

    其實董卓的兵馬並不像史書說的只有三千,那三千鐵騎是他嫡系精銳而已。而且晝進夜出造成了大軍源源不斷的假象,但是的確唬住了一幫不懂軍機的大臣百姓。

    加上何進部曲將領吳匡的投靠,他收降了何進何苗兵馬後兵力達到了三萬之多,這也是袁紹等不敢妄動的原因。

    董卓自持手握重兵,開始流露出囂張跋扈的本性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