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奀月 作品

21

    袁熙幽幽地問道“那你們說該如何平定這dong亂之世?”

    “公子是才學之士比我等看的深遠,但云以為現今當然是誅滅董卓迎回皇上。”趙雲理所當然地說,這個時代的憤青也大多和他一個想法,這便是大漢的養生士四百年的底蘊。

    “從黃巾之亂起天下就有了禍根,你們都是從各個州郡而來,也知道有些地方橫徵暴斂,百姓過得並不比這裡好,再者經過前翻交戰你們認為聯軍有力量誅滅董卓嗎?諸位也看到了沙場上各位郡守大人互相推託的事了。”

    趙雲有些不服氣道“但不是還有像孫堅大人和袁車騎、劉平原這樣忠君為國的英雄嗎,現在已經打到洛陽再進一步就是長安了。”

    袁熙也怪不得他們會這樣想,畢竟他們是武將而不是眼光高遠的謀士。

    張遼有些會意道“公子所的是此次西涼軍不戰自退是有所圖謀?”

    張遼和徐晃都是袁熙極力拉攏培養的對象,他希望能將他們發展成“智將”,這樣培養他們戰略戰術上的思維是很有必要的。

    袁熙分析道“前次大戰孔刺史所部幾乎全滅,前日曹孟德指揮聯軍部因急進追擊,中了董卓部將徐榮的埋伏,兵馬也傷亡巨大,聯軍主力看似並未受創,但時日一久,這二十多萬人的軍糧從何處來?韓冀州不可能長期供應軍糧。其二,進駐洛陽我軍將處於進退不得的境地,進則面對雄關函谷,我方補給困難且消耗兵士,退則先前的功業盡廢。”

    前期曹操還是略顯不足的,後來征伐無數,才造就了足智多謀的曹丞相。偉人也是需要成長的,他們不是一開始就多智如妖的。

    “其餘兵馬確實不甚堪用,可孫太守與我部還是能一戰的呀。”趙雲還是有些不死心道。

    袁熙幽幽看了一眼趙雲道“孫太守?到了洛陽你們就會知道諸位將軍郡守的行動了,局勢並不如大家想的簡單,這亂世從現今才開始吧。”徐晃則在一旁默不作聲若有所思。

    幾人被他的情緒感染,各懷心事地向殘破不全的洛陽而去。

    董卓懼怕孫堅的勇武威猛,派部將李傕前往勸說,想與孫堅結為婚姻之好,並且讓孫堅開列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單,答應保舉任用他們。

    在利誘面前,孫堅一身正氣,他義正辭嚴地說“董卓大逆不道,蕩覆王室,如今不誅其三族,示眾全國,我死也不瞑目,難道還要與他和親嗎!”

    當即下令向大谷進軍。部隊一直挺進到距離洛陽九十里的地方。 孫堅拒絕董卓,不僅表現了他卓犖不群的英雄氣概,也使得董卓大有感觸。

    董卓曾 對長史劉艾說“關東的部隊屢遭失敗,都怕了我,只有孫堅,頗能用人,應該告訴將領們,讓他們有所防範。當年我和周慎到金城去征討邊章、韓遂,我曾請示張溫,希望率部駐紮在後,為周慎作後續部隊,以備萬一,張溫不聽。我當時便上書,說明形勢利弊,並預料周慎一定不會成功。這些,臺閣中均有記載。事情還沒有結果,張溫又派我討伐先零叛羌。以為這樣一來,西土就可一舉掃平了。我明知此事不會成功,但又無法阻止。只好領兵出發,不過,我留了一手,讓別部司馬劉靖率領四千軍隊駐紮在安定,營造聲勢,以為呼應。所以,當叛羌要截斷我的歸路時,我率軍輕輕一擊,他們便讓開了道路,因為他們害怕,因為我在安定地方有軍隊策應。叛羌以為我們在安定有幾萬人馬,其實不過是劉靖那四千人罷了!孫堅當時跟著周慎,也曾向周慎獻計,願意自己率兵一萬,先到金城,而讓周慎引兵二萬駐紮在後,以為接應。邊章城中糧食不多,要到外面運糧,他們害怕周慎後續大軍,一定不敢輕易與孫堅交戰,而孫堅的兵又足以斷絕他們運糧的道路。當時,如果採用孫堅之計,或許能夠平定涼州,可惜周慎小兒,未用其計。張溫不用我的計謀,周慎又不聽孫堅的建議,結果終於失敗。當時,孫堅小小一個佐軍司馬,見解與我大致相同,確有過人之處,其才可用!”

    劉艾說“孫堅雖然時出奇計,但到底不如李傕、郭汜。聽說他在美陽亭北,率領一千多人與敵合戰,差一點丟了命呢!”

    董卓說“孫堅當時率領的是烏合之眾,兵不如虜精,且戰有利鈍,不可完全以成敗論。不過,這回他跟從諸袁小兒,倒真是自尋死路了!”

    董卓還是憤憤說道“只要殺掉二袁、劉表、孫堅,天下自然會服從我!”

    董卓親自引兵與孫堅交戰,結果遭到孫堅重創,他留下呂布掩護,自己轉守澠池和陝城。孫堅揮兵,進攻洛陽,與呂布接戰,呂布最終不敵而敗走,孫堅大軍進入洛陽。當時洛陽空虛,數百里內沒有煙火。孫堅入城,見此慘狀,無限惆悵,潸然淚下。 他命令部隊清掃漢室宗廟,用太牢之禮祭祀。

    入夜,洛陽城內。

    且說孫堅救滅宮中餘火之後,屯兵城內,設帳於建章殿基上。令軍士掃除宮殿瓦礫,凡董卓所掘陵寢,盡皆掩閉。

    孫堅帶領著軍士掃除宮殿瓦礫,又於太廟基上,草創殿屋三間,請眾諸侯立列聖神位,宰太牢祭祀。

    是夜星月交輝,孫堅看到紫微垣中白氣漫漫,嘆道“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言訖,不覺淚下。

    難道自己就一直歸屬那小人袁術嗎?不,當今天下大亂自己一定能打出一片基業的。

    傍有軍士稟告說“於殿南撈起出婦人屍首,雖然日久其屍不爛,宮樣裝束,項下帶一錦囊。取開看時,內有硃紅小匣。程普將軍請大人過去看。

    孫堅來到後跟程普等人見過禮後讓軍士點起火把,開啟一看,原來乃一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用秦篆八字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孫堅連忙詢問幾個心腹。

    程普有些激動的說“此傳國璽也。此玉是昔日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載而進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為璽,李斯篆此八字於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將覆,急投玉璽於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與從者曰‘持此還祖龍。’言訖不見,此璽復歸於秦。明年,始皇崩。後來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後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於宜陽,傳位至今。近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回宮失此寶。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