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草原上的牛 作品

七九九 必須賣個好價錢


  養蠶是華夏人的一大發明,把蠶絲製成絲調更是古代華夏人的高檔硬通貨。

  絲綢之路,包括陸上和海上的,單看這些名字就知道,絲綢在古代貿易中的重要性。

  三國時,呼風喚雨的西蜀丞相諸葛亮死前上書說,臣家中植有桑樹八百棵,足以養活兒孫。

  這可是丞相一大家子人,光靠幾百棵桑樹便能過上好生活。

  種桑養蠶,絕對是古代人生活質量的保證。

  在古代,絲調服裝以其柔軟舒適的手感,亮麗的色澤成為服裝最佳的面料。

  特別好絲綢製成的內衣,不僅穿著舒適,更有一個特別的功能。

  據說是在冷兵器時代,絲綢內衣可以防刺、防砍,有防彈衣的功能。

  古時候的歐洲人、中亞人等,根本搞不清絲綢如何生產的,只能大量從華夏進口。

  東瀛人以前處處以華夏為師,偷偷的也學會了養蠶繅絲。

  到了近代,東瀛人養蠶業飛速發展,產量直逼華夏,成為東瀛的支柱產業。也是東瀛人出口的主要產品,大量外匯全部依賴於生絲出口。

  無錫鄉下,這也是江南少有的平原地區,水系眾多,雨熱同季,歷來是華夏的富庶之地。

  種稻谷、養蠶便是農民謀生的手段。

  阿福一家在鄉下一個小村子裡,一家老老小小八口人,靠著幾畝水田和幾十棵桑樹,日子過得也蠻滋潤的。

  這幾年蠶繭雖然行情不好,阿福一家還是一如既往的種田、養蠶。

  按阿福的說法,咱們鄉下人就是一把子力氣,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多幹點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