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大師 作品

第338章 潘家園

  每一個攤位都圍滿了人,或蹲或站著,這些人都是收藏夢想的發燒友,都是業內撿貨的人。

  潘家園藝術市場作為京都的一個景觀,在任何時候都是如此熱鬧和壯觀,也吸引了許多來這裡觀光、閒逛和觀看熱鬧的中外遊客。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逛古玩攤不僅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投資和收藏的方式。

  只有市場經濟才能把藝術興趣和投資效益結合在收藏活動中,成為“熊掌”和“魚”。

  這可能是所有逛攤的人的共同期待。

  古玩市場分為前市場和後市場,前場右側是古籍。

  由於賣家必須有當地出版管理部門的營業執照,大部分是京都人經營的,主要是舊書、舊書舊雜誌、畫冊等的新版,民國時期的。

  最引人注目的是毛主席語錄和毛主席像章,還有文革前的各種畫冊、雜誌、連環畫,還有各種舊郵票、舊信封、舊明信片。

  前院左側為舊硬木傢俱,主要經營紅木、紅木太師椅、可卡箱、萬曆櫃、仿古架、隔板、大屏幕、明式盆架、各種木雕花板等。因為傢俱重,大多是當地人操作。

  後場10排大棚內有2000多個攤位。雖然攤位比較分散,隨意挑選,聽口音,看攤位,但也不難分辨出各省商販相對集中。

  據說這樣既能體現地方特色,又能互相照顧。

  京都和天津距離很近,所以天津的商販數量最多,主要經營小古董,比如文房四寶和雜七雜八的物品。

  河北的商販大多賣陪嫁瓶、小木塊、舊字畫。

  山西人主要經營青銅器、鐵器、石佛,如明清時期的戰國鼎、瓦梁30、銅帶鉤、鐵鐘、鐵爐等。

  戴小白帽的甘肅人集中賣原始彩陶。

  穿長袍的藏民專門賣鍍金佛像、佛教樂器、天珠、手串、瑪瑙和唐卡之類的。

  來自安徽、江蘇和浙江的南方小販主要出售古代銅鏡、古代陶瓷、新玉和鐘乳石。賣日本瓶、炭盆、偽滿洲舊物的,從口音就能聽出是東北人。

  京都本地的商販不聚在一起,沒有特色,商品很多,瓷器、玉器、雜品、屏風插頁、公務行李箱、舊懷錶、水煙、鼻菸壺等。另外還有專門搞游擊戰的“行商”,當場拿貨,現拿現賣,遊走在客人之間,靠嘴皮子吸引買家,能騙則騙,每賣出一個物件,就換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