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啦下雨 作品

第259章 肉爛在鍋裡

    這時候蘇強三個人走了過來,曹建民道:“種的是棉花,長勢不太好,今年秋天肯定欠收,不過聊勝於無,這兩百多畝地估計能產五萬多斤棉花。”

    “這個產量有多低?”沐城是不種棉花的,傅松對棉花不太瞭解,而且今天是第一見到棉花幼株。

    曹建民道:“國內高產棉花一般為畝產七八百斤,中產畝產五六百斤,低產畝產三四百斤。這塊地畝產最多兩百斤,不能再高了。”

    蘇強說:“一號試驗田代表的是透水透氣性良好的砂壤,是所有試驗田中條件最好的,明年基本上能把鹽分降到千分之十以下,只要肥力跟得上,後年就能大規模種莊稼了。”

    傅松跳下路基,來到試驗田裡,蹲下抓起一把泥土,用力一搓,果然是砂壤,“這種土壤大概有多少畝?”

    馮保國道:“將近兩萬畝,都在內陸地區,離海岸線較遠,地下水位比較低,受海水倒灌的影響較小。”

    “兩萬畝?曹教授,您覺得這片土地種什麼比較好?”

    曹建民說:“我有兩個建議,一個是繼續種棉花,但棉花對地力的破壞比較大,需要注意培肥;一個是種耐鹽苜蓿或者多年生耐鹽植被,這樣不需要投入太大,就能夠為土壤提供足夠的腐殖質,達到培肥的效果。”

    傅松苦笑道:“一個是馬上就能有收益的的,一個是長期見效的,曹教授,您可是給我出了個大難題啊。”

    曹建民不厚道地笑笑,說:“其實種棉花的效益並不高,現在棉花也賣不上價錢。”

    傅松知道曹建民說的是事實,這年頭原材料價格普遍偏低,而工業品價格卻高得離譜,這就是所謂的工農業剪刀差。

    這也是為什麼傅松堅持做農業的同時,還要完善上下游產業鏈,無論是飼料加工還是水果深加工,都是為了補齊單純做農業的短板,提高投入產出效率,降低經營風險。

    傅松突然想起一件事,回頭問於升:“咱們沐城紡織廠現在效益咋樣?”

    於升算是沐城紡織廠的子弟,但對紡織廠的怨念不輕,撇撇嘴道:“半死不活,工資都發不出來,哼,早晚得關門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