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啦下雨 作品

第293章 權衡利弊

    嗯,扣獎金,狠狠地扣他獎金!

    “短期內我們打算兩條腿走路,現在已經在ibm工作站上開發出gis平臺雛形,只待後續完善。公司成立後馬上就開始研發適用於微機系統的平臺,不過公司未來的發展重心將慢慢地向個人計算機平臺過渡,因為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預測在不久的將來,個人計算機的性能足夠應付這類大型軟件。”

    沈崇山微微頷首道:“那你有沒有興趣跟北大遙感所合作?畢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了。”

    傅松沒有馬上回答,低著頭權衡著利弊。

    北大遙感所的技術自不必說,在國內可能也就南大、武大能有的一拼,但問題是,如果合作,誰主誰次?

    不是傅松飄了,也不是傅松想鳩佔鵲巢,而是他不相信北大遙感所的運作和經營能力,這一點可以擴大到八十年代所有的高校企業和科研院所。

    傅松完全可以對著他們說: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都是垃圾!

    別人不清楚,傅松卻非常清楚,技術是技術,技術先進不代表能把企業經營好了,有多少技術大牛做企業最後賠的底褲都丟了?

    如果沈校長沒有言過其實,北大遙感所的putsis只比esri1982年首次發佈的arcinfo晚五年,而且還是全球首款基於dos平臺的地理信息系統軟件,但為什麼上輩子傅松沒聽說過putsis?

    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putsis失敗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大潮中,被後浪拍到了岸上,徹底消失了。

    為什麼中國gis基礎軟件的起步並不晚,但直到新世紀,卻依然落後於國際品牌?

    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深究,傅松在決定做gis基礎軟件的時候也曾思考過,認為主要有兩個主要原因。

    一是中國gis應用市場的發展遠遠落後於歐美髮達國家,沒有大的市場空間和規模,無法孕育強大的gis基礎軟件。

    二是市場經濟發展不足,沒有成熟的產業化機制。相比於美國的esri先成立公司後發佈產品的模式,中國gis產品大多是先有了產品和技術,後成立公司,導致產品缺乏專業化的公司來持續經營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