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啦下雨 作品

第300章 慫恿

    傅松不怎麼喜歡看這種報紙,倒是於升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

    還有嚴肅類報紙,如《明報》《信報財經新聞》《經濟日報》《星島日報》等,相較於大眾報紙,比較嚴肅,文化味濃一些,所以這些報紙也自詡為精英報紙。而這類報紙中,傅松每天必看《信報》和《經濟日報》。

    再就是一些中資機構或中資背景的報紙,如《大公報》《文匯報》《商報》等,主要以內地的視角報道香港新聞,以香港的視角看內地新聞。這幾份報紙傅松同樣每天必看,可以緊跟內地政策變化。

    不過傅松最關注的還是英文類報紙,像《南華早報》《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亞洲版,《國際先驅導報》亞洲版等等。

    當看到《華爾街日報》一篇關於美國經濟分析的文章時,傅松輕輕一笑,看來明白人還是不少的。

    文章通過對8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失業率與通脹的數據分析,指出部分經濟宏觀因子開始出現不利變化。

    首先,從年初開始,美聯儲開始提高政策利率。這次提高政策利率的背景是通脹預期開始提高。對於剛剛從大通脹走出來的美國人來說,對通脹的恐懼讓剛剛上任的格林斯潘主席不敢怠慢。截至今年6月底,美聯儲將聯邦利率從1986年底部的5.56%提高到6.78%。

    另外,從年初開始,美國貨幣m2同比增速出現了迅速下降。這個原因可能與當時的國際貨幣協調有關係。1987年2月份美國與日本德國等六個國家達成《盧浮宮協議》,美國希望通過國際協調的方式阻止美元進一步貶值。

    再者,到1987年6月底,外國投資者一共持有了6.2%的美國股票,超過了當時共同基金5.8%的持股比例。而外國投資者中,主要是日本投資者,這就使得美國投資者對日元和日本資產價格變動特別敏感。

    傅松認為這篇文章是近期看過的所有文章中,水平最高的一篇,尤其是文章最後對未來美國股市做出了悲觀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