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啦下雨 作品

第345章 貸款

    東瀛從50年代就開始實施“出口立國”的經濟發展戰略,進入80年代後,東瀛出口規模迅速增大,到1985年,東瀛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品輸出國。貿易赤字的逐漸增大,加劇了東瀛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於是在美國牽頭下,西德、法、英、日、美五國簽訂了“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簽訂後,五國政府紛紛對外匯市場進行了干預,開始拋售美元,日元一路飆升。日元升值的財富效應使得東瀛人感到自己的錢包鼓了,收入增加了,投機情緒日盛。國內泡沫經濟在迅速膨脹,同時在國外,東瀛人在世界各地購置產業,掀起購買熱,這是東瀛國內泡沫經濟在國外的表現。

    東瀛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的表現可以用財大氣粗來形容,過度膨脹的雄心讓東瀛人認為只要比國內便宜就是合算的買賣,甚至上演過主動多付已談好的價錢購買大樓只為打破單棟樓售價記錄這類令人匪夷所思的鬧劇。

    長期持續的貿易順差為日本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為大規模海外併購創造了條件。東瀛企業“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是大洋彼岸的美國,但在美國能吃到肉的都是三菱、索尼等大型財團,小型財團和中小企業運氣好的話才能喝到一口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美國這塊肥肉雖然美味,但不是一般人吃得到的;就算吃的到,如果沒有一副好牙口,也咽不下去;就算嚥下去了,如果沒有一副好腸胃,很容易消化不良,甚至可能把自己拖累死。

    安騰清健將目光轉到西歐,說明他的腦袋很清醒,也很有自知之明。

    傅松同樣很清醒,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趁著這次股災大撈一筆後,他也不打算在美國購置產業,最多買幾支潛力不錯的股票,等過上幾年升值後套現,然後投資幾家新型科技企業,新世紀互聯網泡沫時再幹一大票……。

    “我對西歐不太熟,這次就算了,不過我覺得以後肯定會的。”傅松輕輕地搖搖頭,覺得現在還不是浪的時候,這些錢他還有大用,大部分要轉到國內做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