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光寒十四洲 作品

第133章 那些古今釋義差異極大的詞句!孔夫子:若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然而,在這句話中,為字發第二聲,表示修為!釋義為:人如果不注重自己的修為、修養,就很難在天地間立足!】



春秋孔子:此言大善!



南宋朱熹: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倒是一個新奇的說法!



大明王陽明:修為?作為?或許這句話更應該將兩種意思都結合起來吧!



大漢。



學者董仲舒,最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者。



對於此刻天幕上出現的字句極為贊同。



若不注重自身修為,如何能獲得外人的尊重,如何能治理天下?



大宋皇宮,太祖趙匡胤卻有著另外的想法。



修為也好作為也罷,在他看來,這話話本就該解釋為人要多為自己考慮!



亂世之下,說什麼君子聖人都是屁話!



開創大宋王朝的也不是什麼狗屁的君子風姿,而是他手上實打實的軍權!



賣弄這種咬文嚼字,不過徒增煩惱。



但就連他也不得不承認,開國容易而守國難,大宋的江山始終要靠那群儒生幫助管理。



“為也好,為也罷!”



“與朕是作為,於天下讀書人,便註定只能是修為!”



趙匡胤難得開口,眼神緩緩平靜下來。



不管他心中怎麼想,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釋義卻必須要推展開來!



不然,除了這些虛無縹緲的經義,還有什麼能束縛那群儒生?



“傳朕旨意!”



“天幕顯化儒學真解: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以此大告天下!”



【以德報怨!】



【這句話不知在多少影視劇中被引為經典,但事實上,這句話是殘缺不全的!】



【全文是若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春秋戰國,孔夫子此刻對於天幕上出現的字句頗為贊同。



雖然不知道原因,但孔子莫名覺得這句話和自己有緣。



恰在這時,孔子身後的一個弟子站了出來。



“先生!”



“假若有人欺壓於我,我不欺他,要用自身的到底和教養去羞辱他,這是否就是以德報怨?”



孔子聞言,心中瞬間有了明悟。



後世流傳的這句話,只怕和自己有著不少的干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