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光寒十四洲 作品

第225章 古法造紙術!萬朝學子震驚:去你的學富五車,造紙術他不香嗎?

 【造紙術到他這裡,擺脫了紡織品附庸的地位——此前都是利用紡織之後拋棄的副產品來造紙的,蔡倫將造紙發展為一種獨立的工藝。】

 《蔡侯大義,說實話,造紙術的發明的確引領了古中國文化的一次進步!》

 《這個我還真去嘗試過古法造紙,只能說古人的智慧並不亞於我等!》

 《太天才了,蔡倫發明的蔡侯紙簡直就是碾壓!》

 【古代朝造紙術有五個主要的步驟。可知當時中國的造紙業已經相當成熟,每道工序的專家各司其職,並且已開發出一些造紙專用的工具。

 【斬竹漂塘:砍下竹子置於水塘浸泡,使纖維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樹皮、麻頭、和舊魚網等植物原料搗碎。】

 【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爛,使纖維分散,直到煮成紙漿。圖中可見大鍋中的碎料用大石壓住,有助於完全煮爛。】

 【蕩料入簾:待紙漿冷卻,再使用平板式的竹簾把紙漿撈起,過濾水分,成為紙膜。此一步驟要有純熟的技巧,才能撈出厚薄適中、分佈均勻的紙膜。】

 【覆簾壓紙:撈好的紙膜一張張疊好,用木板壓緊,上置重石,將水壓出。】

 【透火焙乾:把壓到半乾的紙膜貼在爐火邊上烘乾,揭下即為成品。】

 萬朝觀眾們看著那有關造紙術的科學視頻,一個個若有所思起來。

 紙?

 雖然很早就有相關的概念,但紙張從來都是與造價昂貴、皇室專用等詞語掛鉤,直到大唐盛世後將造紙術完全推廣開來!

 在這之前的萬朝觀眾們此刻只感覺天幕上的畫面文字當真是與天書無二!

 春秋戰國。

 稷下學宮的學子們看著眼前的畫面,心神無比激盪。

 紙?

 要知道在上古是,中原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到了現在,雖然有所演變,但也只是使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

 這兩物的分量自然不必多說,極為笨重,以至於無數學子在每次外出遊學的時候,身後都必須跟著用來裝載竹簡的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