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三一四章 後方(一)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陳得利最近提了好幾個大計劃,一個個都是石破天驚,需要華族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支持配合。

  先是在江北開闢出一條與太平軍之間的聯繫通道,為太平軍輸出武器還有糧食等戰備物資,當然還有華族的商品,以換取他們手中的白銀。

  董良動用了整個第二艦隊的力量去開闢這條線路,以至於對浙江沿海的封鎖都暫時出現了缺口。

  這條線路不是打下來就行了,清軍不可能不反擊,到時候還要在當地駐守軍隊,這又是一大筆開支。

  當初討論這個計劃的時候,周藤虎還準備讓董良考慮一下,不過想了想還是算了,陳得利是跟著董良從洋船上殺出來的。

  而且他一直負責幫助華族賺錢。華族的收入除卻繳獲的資金,有一半是來自留球館的營業收入。

  但是陳得利一直在外面負責琉球館的建設,很少回總部,在總部的存在感漸漸降低。

  有些新人甚至都不認識這位陳總長。

  這種情況對陳得利在華族的地位非常不利。同時也讓華族內部一些人對他頗有微詞。

  周藤虎雖然管理著華族的錢袋子,但是他很清楚,這錢袋子中的錢卻有很大一部分是陳得利賺來的,除非必要,他是不會得罪陳得利的。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華族將農民的稅收改為實物稅收,這樣做確實是讓普通百姓享受到了實惠,不需要經受二次剝削,但是卻減少了政府貨幣的來源。

  通過發行購物券,周藤虎確實節約了一部分,但是這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其實華族的開支還是非常大的。

  董良花錢一點都不手軟,那霸交易所的火爆有一方面就是因為華族這個幕後大買主一直在下訂單。

  根據周藤虎的統計,鋼鐵和糧食是華族兩項主要的消費品,這其實都是為了滿足軍事擴張的需要。

  另外還有棉花、生絲等原材料也在華族的採購範圍之內,因為華族的紗廠和繅絲廠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

  華族銀行經過將近一年時間的運作,終於有了將近五千萬華元的資金,不過其中有一部分是華族百姓的存款,還有那霸商品交易所收取的保證金。

  董良通過打土豪繳獲的白銀也大都放在這裡作為儲備金,發行銀元。

  這些錢是周藤虎的命根子,他覺得這筆儲備金的總量還是太少了,至少要突破一億銀元,他才能夠稍微鬆一口氣。

  但是現在陳得利一口氣就要走了五百萬。

  這筆錢,陳得利準備在上海抄底絲綢、茶葉和瓷器。這三件套是目前滿清出口商品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