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四三八章 拼音表

“元首啊,這拼音採用洋人字母代表漢字聲韻,是否會讓華族的孩子以後覺得,洋人的語言高於我華族的語言。為何我們不自創1套符號代表聲韻呢?再有了,這拼音運用下去,會否會出現有人不願意學習漢字,而是用拼音來代替。”

陳澧的擔心是不無道理的,要知道後世的朝鮮人就是擯棄了漢字,而是用拼音文字,不過也產生了很多問題,就是拼音沒辦法區別同音的文字。

擔心董良以為自己是來找茬的,陳澧繼續解釋道:“秦時發明了隸書,本就是1種給普通平民的看的簡單文字,後來隸書卻取代了小篆,這說明漢字在越來越簡化,因此老夫也擔心漢字最後被拼音取代,畢竟拼音比漢字更為簡單。”

董良知道陳澧是出於1個讀書人對中華文化傳承的責任感才來找自己說這些話的。

因為在1般的上位者看來,這似乎是1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

你來找上位者說這些事情,不就是找茬兒嗎?

然而,董良的思路與普通的上位者就是不同。

他非常重視文化的傳承。

在董良看來文化是文明的核心內容,1個優秀的文明,必然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陳先生的擔憂不無道理,我們不排斥西學,但是這樣照搬洋人的字母代表拼音確實有些不妥,這個可以改,不過新的符號同樣要簡單易記才行。”

“我們華族奉行人人平等的政策,這種平等有很大1方面是體現在教育上,漢字的複雜化會提升學習的成本,從而讓很多人失去學習的機會。以前說十年寒窗苦讀,才能算是初步學成。”

“但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沒辦法花那麼多的時間去讀書,他們還要參加生產勞動。我們華族正在推廣教育,在各地建立蒙學,初步的目標是讓1個文盲,用3年的時間學會讀寫,這是最基本的教育。也許用不了多久,所有的華族孩子都會讀書,至少書上的字都能夠讀懂。”

“做到了這種程度,哪怕是離開了學堂,他們也擁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

華族的教育理念確實是開創性的。歷朝歷代都說要教化百姓。

讀書人更是將這句話天天掛在嘴上,但是陳澧知道,朝廷並不想真的教化百姓,他們只想讓百姓聽話。

1個人會讀寫,這意味著他可以自己從書中悟出道理,就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