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四六六章 尋找信心

這種集中是通過改變分配方式得來的,而不是依靠壓迫和剝削。

他知道董良為什麼1直堅持推行土地改革。

這其實就是縮短了糧食從產出到百姓嘴中的流通環節。

流通的環節越短,就越加的高效。

以前的土地也是這麼多,種地的也是那些人。只是那個時候,大部分人都是佃農。

生產出來的糧食大部分都進入地主的手中,而這些地主喜歡將糧食存在自家的倉庫中。

另外,按照滿清的政策,南方的糧食要填補北方的糧食空缺。

這就導致有大量的南方糧食運送到北方去。

長途的運輸會損耗掉大量的糧食。

最終的結果就是糧食普遍不足。

現在華族將這部分糧食都給省下來了。

董良來到炮臺之後,自然要通知炮臺的負責人。

負責馬尾炮臺的守備司令名叫李德仲,以前是教導隊的王牌爆破手。

在西表島的時候就跟在董良的身邊學習炮術。

後來周成國在福州城的中洲島上組建炮兵學院,李德仲還去做了1段時間的教官。

現在他雖然擔任馬尾炮臺守備司令,但是還是會去炮兵學院給學員們上課。

“哎呀,元首啊,您來炮臺,也不說1聲呢。”李德仲呆在董良身邊的時間很長,他知道董良沒有那麼多的講究,見到董良之後嘻嘻哈哈的,沒個正形。

可不是每個人都敢在董良面前這樣。你在1個上位者面前越是隨意,說明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頗高。

李德仲這樣其實是在做給手下的人看的。

他是準備向手下展示自己在元首面前多熟悉。

董良哪裡不知道李德仲的那點小心思啊。

他笑著拍了1下李德仲的肩膀道:“我就是要來看看你小子是不是偷懶了。馬尾炮臺是可是福州的門戶,是我華族政治中心的最後1道門戶。我得來看看是不是所託非人。”

李德仲趕緊拍著胸脯說道:“元首啊,您就放心吧,我們炮臺守備隊的訓練1刻都沒有停歇。這不您給咱們弄了新傢伙嘛,我正帶著人搗鼓呢。”

“走吧,我就是來看看你們的新傢伙的,前面帶路。”

華族的鑄炮技術在董良的指導下突飛猛進。

以現在的鋼材性能自然是做不出後世那種帶著膛線的後膛鋼炮。

但是董良想到了從鑄造工藝上下手。

克虜伯最早也是從鑄造火炮的工藝著手改進火炮的。

在1次參觀繳獲的英國戰艦的時候。

董良突然想起了1種酒瓶狀的火炮。

這種炮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非常出名。

至今在很多的炮臺景點還有這種火炮的原型。

因為這種炮又大又重,大部分都是作為要塞炮使用。

所以有很多保留了下來,而那些輕便的野戰炮則大多數都被回爐,從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這種我們經常看到的要塞炮就是羅德曼火炮或者是達爾格倫火炮。

它的原理其實非常簡單,重點在於鑄造工藝而不是外形,羅德曼和達爾格倫都是十9世紀時期美國炮兵軍官。

兩種炮設計原理1樣,達爾格倫的理念是設計大炮時根據實際膛壓來分佈炮身部位的厚度,羅德曼的改進在鑄造工藝上,1句話說明白,鑄件從內部冷卻,會讓金屬晶體結構更加均勻而且沒有內應力,發射1千次都不會炸膛。

炸膛1直是困擾著火炮鑄造的重要的問題。

1門巨大的火炮,光是安裝就花費巨大,要是打了幾次就沒用了,那它還如何防禦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