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六 四四章 巴布亞島

像5家、蘇家這樣的商人才算是真正的大商人,他們願意將錢投到看不見效益的領域。

他們不會只注重眼前的這點小利,而是會做出長遠的規劃佈局。

王資雨正在府衙的書房中會客。

現在的總署衙門並非是王資雨的專屬衙門,廣東行省的行政總署下面還有十2個司,各司有自己的長官,他們分別分管民政、司法、教育、農林、商業、治安等十2項工作。

正所謂各司其職。

廣東出了王資雨這個總長兼復興會會長,下面還有復興會廣東分會的秘書長,副會長若干人。

總長下面1般還有3到5個分管副總長,他們有時候會兼任1些司的司長。

王資雨這個人非常擅長與人打交道,在總署內,只要他提出的意見都能夠順利通過。

從東番島到廣東,雖然是平調,但是王資雨知道自己被重用了。因為在當時,廣東對華族的作用僅次於福建。說明元首對自己的工作是認可的。

他到了廣東之後,1方面極力促成改革,另1方面與廣東的商人階層加強合作。

福建是華族的中心,那裡建立了大量的國屬企業,因此距離中樞更近,近水樓臺先得月。

而廣東最有價值的是當地的商人階層。

這裡畢竟在很長1段時間都是滿清唯1的對外口岸。

當地的商人也比其他地方的商人更有見識。

比如5家,早在第1次鴉片戰爭之前,5家就已經開始海外的債券投資了,遠在北美的美利堅鐵路都有5家的投資。

洋人也因此稱5家為世界首富。

華族如果要發展,這些商人應該成為助力,而不能殺雞取卵,將這些人給推到敵人、絆腳石的角色上去。

5崇曜是總署衙門的常客,他依然是廣州商會的會長,還是復興會廣州分會的理事。

華族官員皆入復興會,1些社會賢達也成了復興會吸收的對象。

除此之外,為了平衡精英階層,復興會還在平民和軍隊中大量發展會員。

“5會長,元首批示表揚了你們黃埔航海學校,他說我華族近幾百年來逐漸落後,蓋是因為航海之落後。華族要走出去,前方的道路就在海上。因此我們必須要大力培養航海人才。你能夠通過自己的途徑建立起1座航海學校,這對整個華族來說都將是1件極其有益的事情。”

“王總長客氣了,5某隻不過是盡本分而已。華族對我等的生意也是大力支持,我們做1點小事兒,能夠為華族出力,同時也是在為家族的產業儲備人才,何樂而不為。”

“5先生高義,現在江南既下,長江沿岸的大量城市被髮匪和韃虜破壞,這裡地理位置優越,周圍的物產豐富,元首覺得粵商和閩商最早追隨華族,勞苦功高,想要將開那裡的機會分給大家,利益均沾。”

江西、湖南、皖南和南京周邊的幾個地方,是重要的絲綢、瓷器、茶葉產地。

以往華族對外貿易還要想方設法從這裡走私貨源。

甚至是讓利給太平軍這樣的敵對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