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八七三章 新望江樓

這些規劃好的土地將拿出來拍賣,然後交給那些商人去開發。

這是董良給當地設計的發展模式。官府出土地和規劃,商人出錢,共同開發,謀求快速發展。

什麼事情都靠官府來做的話效率太低了。而華族基本上是1窮2白,唯1的依仗就是民間財富積累還算是雄厚。

要想快速發展,就必須要將這些民間資本給利用好了。

不僅僅是蘇湖商會,還有很多人跟風到上海購買土地、商鋪和房屋。

上海的不動產價格1下子突飛猛進。

南方的這些城市都發現了1個問題,那就是隻要元首到1個地方,這個地方就能夠大賺1筆。

農曆十1月中旬,董良回到了福州城。

他這次出去的時間很長,大概有半年的時間。

半年時間內,華族徹底推翻了滿清,控制的土地擴大到了原來的34倍。

假如沒有電報,管理這麼廣闊的土地,幾乎是不可能的。

華族的交通部有1支數萬人的電報線架設隊5他們跟著軍隊的後面架設電報線。

按照元首的指示,華族軍隊打到哪裡,電報線就要架設到什麼地方。

電報線的電纜要用到大量的銅。之前這些銅大部分都要從國外進口。

但是華族佔領呂宋之後,在這裡發現了大規模的銅礦。

1下子將電纜的自給率提升到了百分之5十。現在華族的勘探隊又傳回了好消息,他們在漠北南部的戈壁灘上發現了1座巨大的銅礦。

這裡簡直可以說是1座銅山,足足可以開採上百年。

假如這座銅礦建設成功,那麼華族將擺脫銅進口國的境地。

雖然進入了冬季,福州的天氣卻談不上冷,只能算是**。

這樣的天氣反倒是比夏日裡舒服1些。

港口上的商船非常多,現在海上的風浪小,是貿易的旺季。

不過福州港的商船都是華族自己的商船,這裡並不對外開放。

洋人的船隻能到廈門港貿易。

從福州到廈門這段距離就要由華族的商船負責。

福州港口也停靠著1些大船,34千噸的商船比比皆是。

這些船有的是跑南洋航線,運送木材、礦產和稻米等物產。

木材會送到船廠區的木材加工廠,或是加工成船用板材,或是加工成修建鐵路用的枕木,或是加工成居民需要的各種傢俱。

經過初選過的礦石則會直接送進冶煉工廠。

馬尾船廠區的工業門類是華族目前最為齊全的,十幾萬工人在船廠區上班,他們就像是工蟻1般,修建起華族的工業大廈。

這樣集中的工業模式能夠最大程度上提高生產效率。比如建造1艘船需要鋼鐵、木材、紡織各個行業,船廠區可以自行生產鋼鐵,生產船用板材、傢俱,生產帆索,這樣就節省了運輸的過程。

城南新城的樣子比董良離開的時候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裡竟然建起1棟8層的樓房。

這樣的樓房以前的人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現在華族的鋼筋混凝土工藝已經日漸成熟。水泥的產量爆發式地增長,幾乎每1座縣城都建起了自己的水泥廠。

華族的官方更是開辦了幾十座大型的官方水泥廠。

“那棟樓是誰家的?”董良指著港口的位置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