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九七七章 貨幣互換

  有了這個協議之後,胡光鏞在歐洲的資本操作就更加容易了。

  俾斯麥躺在一張中式大床上,身上的蠶絲被柔軟光滑,非常舒服。

  他的腦子裡還在想著董良提出的三步走戰略。普魯士要是真的能夠贏得這三場戰爭,確實能夠登頂歐陸。

  但是要想做到這一步,何其困難啊。國內的那些貴族願意冒險嗎?

  不要說法國了,他們現在就連奧地利都不敢得罪。

  但是事情都是人做出來,只要繼續與華族合作,以普魯士現在的發展勢頭,這一目標終究有一天能夠實現。

  奧地利早就已經腐朽不堪,約瑟夫一世不過是個自大的傻子。他手下的軍隊更是不堪。

  拿破崙三世呢,不過是個虛偽的政客,法國現在表面上光鮮,實際上暗藏的矛盾已經非常嚴重。

  只有普魯士人現在團結一心,軍隊的實力不斷提升。

  “親愛的羅恩先生……”

  俾斯麥輾轉反側,怎麼也睡不著,於是起床來到書桌前,找到紙和筆,開始給他的好友羅恩先生寫信。

  羅恩是一名陸軍少將,再過一段時間,他將成為普魯士戰爭部長。

  他是俾斯麥最親密的朋友,政治上的盟友。

  俾斯麥今天瞭解到了一些有關護衛軍的消息,非常急切地想要分享給自己的好友。

  華族的護衛軍有著一套高效的動員體系。他們建立了正規軍、守備軍和民兵三級動員體系。

  保證了軍隊能夠吸收到了有一定訓練基礎的兵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國家全民皆兵。要知道他們可是有六萬萬人口,其中的青壯年男子又得有多少,一億總歸是有的吧,一百支百萬大軍。

  這些軍隊要是全部動員起來,也許真的能夠統治世界了。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動員那麼多的軍隊。

  “羅恩,寫信給你,只是想要告訴你,普魯士的軍隊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了,必須要提高士兵的服役期限。裁撤一些不必要的後備兵源,實行義務兵役制,讓有限的軍費用到最重要的地方。華族的軍隊已經全面採用後膛槍,我們在這一塊必須要跟上。軍費,是的,軍費被該死的議會卡著,他們那些人永遠也看不到普魯士的危機。崛起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必須有要有軍隊保駕護航。”

  俾斯麥寫著寫著,連自己都有些激動了。

  另外一棟別墅中,奧地利的外交代表貝格也在輾轉反側。

  董良給奧地利規劃的未來是重現東羅馬帝國的榮光。

  董良指出奧地利是一個多民族的帝國,內部矛盾嚴重,要想消除這種矛盾必須要以一個更加崇高的目標將所有人都給團結起來。

  沒有什麼比東羅馬帝國更合適的了。

  不過要想實現這個目標,他們就必須掌控巴爾幹半島。

  在這個目標面前,沙俄人是他們最主要的敵人。

  而現在華族與沙俄人開戰,沙俄的兵力全都投到東方。他們根本無法雙線作戰。正是奧地利人拿下巴爾幹的最佳時機。

  英法自然是會反對的,但是他更加不想沙俄人結束在東方的戰爭。

  貝格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不過要想拿下巴爾幹半島,他們必須要有一支能夠在地中海起到支配作用的艦隊。

  看樣子,他也要跟普魯士人一樣跟華族買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