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九章 正統羅馬種植園

郭康給大家解釋了一番之後,楊老百戶等人都客客氣氣地向他道謝。不過,他們也沒有因此就產生太大的情緒變化。





“煩勞諸位費心了。但就算遠一些,時間長一點,我們也無所謂的。”楊老百戶解釋道:“我們相公廟村,本來也不是一般的莊子。總不能拿著這麼多好處,卻不辦事吧。”





郭康想了想,對此倒是能理解。





他們這個村子,主業其實已經是當兵參戰了。村裡其他產業,對他們來說反而是副業。所以,戰爭持續的時間長一些,或許還是好事。畢竟時間越長,立功的機會越多。以至於之前大半年,汗廷一直沒派人來通知下一年度徵兵的計劃時候,他們都開始有些急了。





接下來的路上,楊老百戶正好一邊帶他們穿過村莊,一邊按慣例介紹村裡的產業。這裡的情況,也大概驗證了他的想法。





村裡的房屋分佈和設施,跟其他地方沒有太大區別,但外面的田地,情況便有所不同。





“我們這邊地勢不太平,下面靠近河邊的平地,是種糧食的。其他地方就不那麼合適了,都是種些其他的東西。”楊老百戶大略介紹了一下。





“現在地裡種的是小麥麼?”郭康問。





“是的,秋天那會兒種的。”楊老百戶回答:“我們這邊主要是種冬小麥,然後夾雜各種豆類,輪換種植。在間歇期,或者輪下來的地塊上,也種一些蔬菜或者牧草。”





“不過這些,主要是作儲備用的。真正賺錢的,是那些東西。”他伸手指了指小山周圍:“那邊都是葡萄園。我們主要的產出,是這些。”





“我們這邊的葡萄很有名的。當年,郭遠亭老相公在這邊安置村落的時候,親自登上小山,觀察周圍的山川風水,最後告訴大家,這一片的小山丘,都可以種上葡萄。那會兒,我們羅馬已經琢磨出了種葡萄和釀酒的技術。所以,大家很快忙活起來,開闢了這座種植園。”





“原來已經這麼久了啊。”郭康感慨道。





“其實不是最久的。我們這邊,是羅馬第三批種植園了。”楊老百戶想了想,說:“第一批是建帳那會兒,在河北那邊,烈祖老汗親自勘察,組織開闢的。第二批,是在咱們南邊,巴爾幹山北坡,是朝廷剛剛收復那裡的時候,組織人開墾出來的。”





“不過我們這一帶的酒,論起品質比他們都好。”他很自豪地說:“而且,我們也沾了你們家的光,所以名氣也不小,尤其是在海外。所以,一直賣的很好。”





“還有這說法……”郭康對於酒,並不太瞭解,僅有的知識可能還是聽脫歡說的。至於在海外的名聲,就更沒印象了。





“咱們家,從我爹開始,手裡拿的藤杖,都是這片葡萄園裡出的。”郭儒告訴他:“這次來,正好讓楊老叔也給你砍一根備著。往後,你就也是要帶兵的人了。”





“咱們過會兒就去。”楊老百戶說:“那邊園子裡,有一些老藤,最久的都有五十年了。回頭給你們幾個小夥子,都削一根去。”





“那些藤,我們本來只是留作紀念的。因為葡萄這東西也有壽命,時間久了,產量和質量就都會下降,一般最多三十年,就必須更換一批,和上陣打仗的人都差不多。不過後來,我們發現,老藤的葡萄也有特別的風味。”





“而且,我們還趁機做了宣傳,給那些來收購酒的意大利人說,我們這些藤很特別,歷代的將軍、元帥們,手裡拿的權杖,都是這藤上出來的。那些商人很喜歡,就連年來採購,起了個名字叫‘元帥之杖’,往他們老家賣。尤其是先汗渡海征伐意大利之後,羅馬的威名越來越被那邊人所知,連帶這酒的價格,都被他們炒作起來了。”





“我們不是去打他們的麼,他們怎麼反而花更高價來買酒了?”一直沒出聲的郭賢溫,好奇地問。





“意大利人不是一夥的,那只是個統稱,其實他們互相看不順眼的。”楊老百戶解釋道:“而且,就算打他們自己的城邦,也不礙著他們做生意。這些奸商,就只想著漲價的。”





“真怪啊。”郭賢溫撓了撓頭。





“能打出名聲是好事啊。”郭康就很看得開。





“是啊。”楊老百戶樂呵呵地說:“那邊的利潤,其實已經足夠維持整個村子了。所以,我們就算遠征,也不會耽誤家裡吃穿用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