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諜戰歲月 作品

第344章 徐白河

  徐白河已死,已經無法通過跟蹤徐白河的行動來鎖定神秘間諜,在這種情況下,關東州特高課防諜班班長吉平左衛門另闢蹊徑,提出了一個建議。

  吉平左衛門建議繼續倒查徐白河,希望能夠從蛛絲馬跡中找到關於神秘間諜的線索。

  他不認為紅黨會隨隨便便的安排一個人來當那位神秘且重要的特工的交通員。

  徐白河能夠被安排來當此人的交通員,必然有著某種特殊的原因,或者是兩人曾經一起共事過,或者是有過交集,或者是同鄉,或者是有其他的某種聯繫。

  即便是‘最糟糕’的情況,這兩個人之間此前沒有聯繫,但是,必然有一箇中間渠道,有這麼一個人是這兩個人都非常熟悉的。

  或者說是非常瞭解徐白河的能力,同時熟悉徐白河以及神秘間諜的脾性的這麼一個人,才會安排徐白河來當此人的交通員。

  那麼,這個假設存在的中間人,就可能是徐白河在成為神秘間諜的交通員之前的上線或者是領導。

  倘若徐白河和神秘間諜是早就認識的,那麼,兩人早就認識,後來成為上下線後必然會有更多的接觸,總歸是能查出一些蛛絲馬跡的。

  倘若是有這麼一個‘中間人’存在,那麼,通過調查徐白河,希望能夠找出這個人。

  吉平左衛門提出的這個辦法是笨辦法,但是,笨辦法用好了,足夠細緻的去做活,卻往往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關東州特高課課長北內剛一批准了吉平左衛門的這個行動,並且要求關東州特高課特別班加以配合。

  這個‘特別班’以從大連普通百姓口中打探消息為工作。

  特高課要求“特別班”的憲兵,在進行情報活動時,首先要樹立正確方法,克服片面性、表面性和侷限性。

  ‘特別班’班長羽二生一男仔細研究了大連民眾傳統處世習慣,並且經過了縝密的分析,告誡手下的憲兵:

  “中國民眾,自舊軍閥時代以來,就有莫談國事、緘口不言的習慣,即使對親朋好友,除特別值得信賴的人外,都不去談論政事。

  因此,憲警想通過百姓之口所吐出的真情,來把握民心動向,將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

  這樣憲兵在蒐集情報活動中,就必然會遇到因民族習慣而帶來的障礙。”

  為了克服這些障礙,羽二生一男要求自己手下的憲兵,要悉心研究排除這個障礙的手段和方法。

  其具體做法是——在偵察中,除直接和偵察對象接觸,爭取得到信賴獲取情報外,更主要的辦法,是要在民眾的底層建立和發展情報網:

  意即,要傾聽中國底層民眾的呼聲,和他們做朋友,然後他們就會對你敞開心扉。

  就是通過和普通民眾做朋友,羽二生一男的憲兵從徐白河曾經的一個鄰居那裡打探到,此人曾經聽到徐白河和一個人用他聽不懂的南方話‘嘮嗑’。

  這個鄰居沒有看到那個和徐白河‘嘮嗑’的人的樣子,但是印象中徐白河對此似乎是很在意,曾經旁聽側擊問過這件事。

  這件小事,或者說這個細節引起了‘關東州’特高課的注意,吉平左衛門更是大喜。

  特高課找來了會中國南方口音的數人,分別在隔壁房間用南方口音說話,然後請那名鄰居來辨別聲音,特別是確認其中的一些語調。

  同時安排了數學專家來做計算。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這個口音是上海口音的概率最大,高達百分之六十七。

  然後,經過縝密的調查,果然有了進一步的發現:

  徐白河曾經在上海生活過一段時間。

  ……

  程千帆的表情是震驚的,震驚中帶著幾分讚歎,幾分欣喜,幾分驕傲和自豪。

  “太了不起了。”他振奮說道,“竟然通過這種方式發現了徐白河的隱藏經歷。”

  是的,隱藏經歷。

  徐白河在大連一直表現的如同北方漢子一般,沒有人知道他竟然有過上海的生活經歷,若非確有必要,此人是不需要隱瞞這段經歷的,除非這段經歷很特殊,有著某種指向性,或者是能夠給他帶來安全隱患——這是荒木和成對於此細節的分析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