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江東之勢

孫權起身回之以禮,“先生所求我甚明瞭,只是先生所求,我不能應。”

華歆眼神一黯,“為何?”

“若江東軍不入豫章,何以抵抗西邊荊州之兵。”孫權眼神憂慮,語氣坦誠,“如今尚在戰時,以戰止戰,止戈為武,才能保四境以安民。

權年少,但不願以善言誘先生獻城,但江東軍紀律嚴明,必與城中百姓秋毫無犯。大軍守衛駐紮城外屯兵自守,非敵犯絕不入城。”

孫權神色持重。

華歆神色寂寥,望向城中百姓,他們有些人或許已經知道了江東軍來徵之事,但大多卻並不知曉。

他們依舊在往來勞作,為生計口腹而兢兢業業。又遠眺城外黑壓壓壓境的大軍,戰旗飄揚,氣勢逼人,令人望而生畏。

只有經歷過戰亂的人,才會明白“安居樂業”這四個字是何等可貴。

天下太平、海晏河清,是他畢生之願。

他自幼讀書,也自知於武事上並無天賦,不能身披戰甲替漢室平定這個紛亂的天下。

豫章之地於他而言,更像是他志向的投射,他周旋多年,才換來如今安民的局面。

他不由得淚眼朦朧。

他是個聰明人,知道以他的能力遠不能保全,卻又升起濃濃的不甘。

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倒向現實的一方。

華歆頓首跪地,交出了太守的印綬,“臣,願意跟隨將軍回江東吳郡。”

若不能得到他想要的承諾,他情願眼不見為淨。

孫權知道他的心志,卻也無力奈何。一個時代總有它的無奈,此事公平到無論是置身事外的人,還是身處局中之人,都無法避免。

豫章郡降後,孫策立刻任命吳景為丹陽太守,朱治為吳郡太守,周瑜擔任江夏太守兼任中護軍,呂範擔任桂陽太守,程普擔任零陵太守,孫賁為豫章太守,孫輔為廬陵太守,自己任會稽太守。

又以虞翻為功曹,以張昭、張紘、秦松、陳端等為謀士。

另外麾下還有眾多武將如太史慈、孫河、徐琨、徐逸、黃蓋、韓當、宋謙、賀齊、董襲、周泰、甘寧、凌操、蔣欽、陳武、全柔、鄧當、呂蒙等人。

江東聲名大振,繼而孫策派遣正議校尉張紘前往許昌上表獻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