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制衡

孫策的眼神越過孫權,看到跪在地上的孫翊。孫翊死死盯著孫權的後背,眼裡的恨意都快凝出冰來了,可當他發現孫策也看向自己的時候,連忙收回了眼神,繼續恭謙地跪在地上。

若是為了江東的穩定,孫策知道自己應該直接賜死孫翊才是對的,但孫策下不了手,孫翊再不堪,卻依舊是孫家子弟,是他的兄弟,是阿父和阿母的血脈。

他只能寄希望於孫權能夠壓制住孫翊,令其可以安分守己,而孫策知道,孫權有這個本事。

最後他要叮囑孫權的事情是關於張昭,“張昭雖是忠臣,卻不可令他功高蓋主。阿兄我把公瑾留給你了,他會是你手裡最順手的刀。”

孫策是病了,並不是瞎了,他並沒有吩咐孫翊來,但張昭等人還是將他帶來了,意圖為何,他心裡清楚。

若他選的是孫翊,孫翊乃是將兵之才,與他相似,善軍事之道,而不善治內之道。孫家幕僚之首,依舊為張昭,甚至將來孫家之言究竟出於孫翊還是出於他張昭,也就是個未知之數。

但孫權不同,他才是真正的將將者,江東之地只有留在孫權的手上,才能保證留在孫家手中。

張昭是忠臣,可忠心的對象是孫策而不是孫權,就像張昭未經孫策的允准,擅自將孫翊喚來,他自以為對江東的忠心,卻也可能為江東埋下禍根。

孫權年少統業江東,張昭對他來說,是助益,也是威脅,人心難測,孫策不敢也不能將江東立足的所有籌碼全部都壓在一個人的忠心上。

孫策拉著吳老夫人和孫權的手,給了最後的交代,“兒子天年已盡,不能侍奉阿母終老,是兒不孝。往後仲謀主事,還望阿母能朝夕訓之,勿蹈兒之覆轍。

而身後舊人,無生養則放之,有生養者切勿輕怠,徐氏……殉孤於地下。宗族之中若敢有生異心者,眾將共誅之,骨肉違逆,不得入祖墳安葬。其餘諸事,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策每說一句話,都不得不停下喘上幾口氣,最後兩句話,他是看著孫翊和張昭說的,是忠告也是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