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魯肅

何況於曹司空而言,兄之謀略不過錦上添,多少皆無異。而江東不同,南昌侯雖年少,禮賢下士、重用能臣且並不以出身論賢才。又有帝王之相,若得兄,必如魚得水,共圖霸業而得君臣相和。”

又寫了一封信給孫權,再三舉薦魯肅,言語間十分推崇魯肅的才能。

孫權得到信後,立刻帶上張昭親自前往周宅見了魯肅,孫權才知道周瑜為何強烈舉薦魯肅給他。

召賢令發佈之後,江東舊臣也各自舉薦了各樣的賢士人才給孫權,孫權也都一一見過並與之交談。孫權從來只問一個問題,“如今漢室如大廈將傾,四方紛亂不止,孤承父兄基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孤?”

那些來投的賢士各有良策,孫權也都令張昭記錄在冊,談論之後也會反覆思索,那些答案都各有裨益,然而卻沒有一個人能說到孫權的心坎上。

唯獨魯肅卻給了一個孫權最滿意的答案,“當年,漢高祖忠心耿耿想尊義帝而不成,究其緣故乃是西楚霸王項羽加害義帝而欲取而代之。當今的漢室,曹操就猶如當年的項羽,君侯亦如當年的漢高祖。桓文之功?君侯也不必和某說笑了。

以肅私見,漢室已不可再興,曹操亦不可卒除,君侯當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不可再北進惹諸侯嫌猜忌恨。北方之地,已然為多事之秋,君侯當趁此局,先保江東而西向,據長江之南,與劉璋、曹氏三分天下。最後立帝號再進天下,如漢高祖建天下之業。”

魯肅話音剛落,便遭到了張昭的呵斥,“悖逆之言,狂妄之輩!”

孫權卻沒有生氣,抬手製止了張昭的話,“孤今盡力一方,希冀也不過盡力扶立漢室而已,並不做他想,先生所言,並非孤所能力及。”

魯肅看著孫權,也並沒有因為孫權的話而感到尷尬,反嘴角噙著笑意看著孫權,最終孫權走的時候,提出想請魯肅入府執教孫朗和孫安。

華歆跟著孫翊到了丹楊後,孫朗和孫安便沒了執教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