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潼關 作品

第二百六十二章 何處尋行跡

《晉書》記載,豫章人雷煥妙達緯象,補煥為豐城令,雷煥到縣便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亟,光氣非常,中有雙劍,雄劍贈予司空張華,自己留下雌劍。後來雷煥棄官隱居豐山仙人觀,臨終傳劍於長子雷華。而後雷華佩劍入閩渡津時,劍忽躍入水化為龍,從此雌雄雙劍徹底消失不見。

而這處津渡,名為延平津,這條河又名劍溪,乃如今延平府之建溪,江聞不相信「值符九星」會顧上不顧下,明明連豫章豐城獄基的發現處都重新開掘了,偏偏會錯過列傳下文,那個明確記載的消失之處……

“或許我該走上一趟?尋劍,又是尋劍……「值符九星」奔走跋涉四處尋劍,到底是在做什麼?”

江聞又陷入了新一輪的思索,他的好奇心一旦被點燃,就很難坐著不去探索其中,更何況是一些三百年前的古人所做。

這些神秘目的背後,他們到底成功與否,有何所得,又遭遇到了什麼離奇的事情,此時的答案,恐怕早已潛藏在深山密林莽無人跡之處,單憑這一點就足以吊人胃口,遐思神往了。

元化子幽幽嘆了一口氣,似乎瞧見了江聞眼中的探知慾,緩緩說道。

“此事恐怕還和歐冶子鑄劍有關,不管是東冶還是湛廬山,顯然都有鑄劍之地殘留,所存痕跡甚至早於史籍所載。老道因此也斗膽推測,「值符九星」應該也與你一樣,不管此事有何用意,都一定是個刨根問底之人。”

江聞有些疑惑道:“真人此言差矣,其他人的心意或許飄渺難測,可你家師兄所做為何,想打聽這不是輕而易舉嗎?”

元化子悶悶道:“老道的師兄弟雲遊四海,所作所為何需向我稟報?就如同這座會仙觀要如何處置,老道我也不需要跟他們商量。”

說話間,江聞見元化子屢屢看向自己腰側,隨即拔出了腰間深湛如水的湛盧寶劍,呈遞到了元化子的面前。

“真人,此劍乃是一位前輩所贈,雖說同為「湛盧」,可這把劍得之於開封黃河底下十三層的宋墓之中,似乎相較「值符九星」又早上了百年,應該沒有什麼關係才是。”

“老道確實曾認為你與之有關,畢竟你身旁三柄古劍,個個都來歷非凡,冥冥之中似乎與之有緣。”

元化子猶猶豫豫地說道:“然而此事與幔亭峰之事不同,並非老道的師門之密,你若是摻和進去也與我無關。只是我曾聽師兄說起,「值符九星」在費盡千辛萬苦尋得名劍之後,又煞費周章地將劍藏回四面八方的原處,此事也著實令人費解……”

江聞聽到此話,眼前忽然又亮了起來,笑著說道:“當真有趣,說得江某越來越感興趣,更想要去一探究竟了。”

說罷喚了一聲平之,便準備要起身告辭,元化子也緩緩起身打算相送,隨口問道:“你那朋友的「女難」,不打算想辦法了?”

江聞則是頭也不回地走出了會仙觀,留下一句餘音嫋嫋,不絕於耳。

“不必。「女難」一事,我還是去問問我無忌兄弟——關於這事兒他最有經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