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 作品

第四十九章 李景隆之毒計(1)

 誰家裡嫌好東西多呀?

 哪個當老子的不想給兒孫們多掙錢多攢家底?

 就是這麼簡單質樸的道理!

 而勳貴二代們之所以願意發動對緬戰爭,除了戰爭的紅利之外,就是他們沒有別的途徑獲取爵位和功勳。這些二代們大多是庶子,爵位和家業和他們沒關係。

 他們倒是可以去邊軍之中歷練,可跟韃子比劃容易,還是跟這些蠻子動刀子輕鬆,他們也一清二楚,柿子挑軟的捏。

 對此朱允熥也樂見其成,對緬用兵不過是開胃菜。時機成熟之後,安南等地又是這些勳貴二代們大展拳腳的好戰場。

 ~

 這時,文臣之首的朱高熾忽然皺眉道,“皇上,臣心中還有一處...疑惑!”

 說著,他抬頭道,“對緬用兵打下來容易,但是要徹底站住難呀!緬國不同於高麗。臣說句不好聽的,那就是一群蠻子,嗯....光靠兵未必能站得長久啊!”

 不得不說,朱高熾的眼光很毒。

 高麗是成熟的農耕國家,千百年來一直身受儒家正統的影響,有和大明差不多的法統體系,相對比較好統治。

 緬國本就四分五裂,番王各自為政,而且語言文字不通用,更增加了統治的難度。

 所以移民是必然,但說起移民大明王朝又面臨一個困難,那就是從哪弄百姓過去呢?

 裁撤的邊衛?

 邊衛連帶著他們的家眷,四十多萬人聽著是多,可朱高熾是大明核心決策圈的人,他知道這四十萬人不可能都移到一個地方去。

 再說,高麗那邊一直都需要中夏的移民,還有皇帝對其虎視眈眈的東瀛,還有呂宋乃至琉球....

 每一個真正站在他這個位置的大臣都明白,其實中夏文明最大的優勢不是同化,而是這個時代中夏文明就代表著最頂尖的生產力和最優越的文化。

 地,是要有人的。

 今日對海外番邦的強佔,其實跟當初歷史上晉唐宋時大規模的南遷,開發中夏南方之地是一模一樣的歷程。

 正是因為史上因為胡亂或者內亂,幾次大規模的南下,當時北方的先進技術和大批的人才南下,才開發出現在的江南。唐宋之時,織布和瓷器還有各種手工業都是北方領先,而現在江南卻把他們甩在了後邊。

 現在要佔那麼多海外的地方,可不是吃飽了沒事大孩子日婆娘,累了就撒手的,而是要京營且不只一代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