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 作品

第七十九章 飛來橫鍋(1)

 “更別說那些世家大族!”侯庸又嘆口氣,“諸位,在朝為官的江南進士不少吧?可曾見過哪個,願意遠離京城去做地方官的,嗯?除非是封疆大吏,對吧?”

 “但是反過來,北方就不行!考不上舉人,一輩子抬不起頭。沒有官身,家族就要......敗落!都說窮文富武,可讀書也花錢呀!那考取功名,到底圖什麼?”

 “就說臣,當年若不是考中了,否則家中僅有的幾畝薄田,也都要用來抵債!而考取之後,才是真的魚躍龍門!成為人上人!”

 侯庸的話不能說全對,但必須承認,也有理!

 上層經濟決定下層建築,南北的經濟差異還有人文結構,導致著南北學子的心態截然不同。

 尤其是人文,南方是宗族,而北方學子背後沒有宗族。

 “臣不是說推行新政是錯!”侯庸又道,“新政的好處不勝枚舉!”

 在座的都是人精,新政的目的無非就是為國庫開源,遏制日益擴大的士紳階層,加強中樞對地方的權利這三樣。

 這三樣就是大明的帝國的筋骨肉,讓整個大明帝國形成一個拳頭,而不是朝堂上如何如何,地方上卻各自為政。

 尤其是遏制土皇帝一般的士紳集團,民夫錢糧這樣的大事,不可能放在放在他們手中,使得官府收稅要人還要看他們臉色,和他們商量。

 就更莫說再往上的官紳勾結,官商串聯,乃至在江南士紳在朝中豎立一個又一個的代言人。

 “臣要說的是,李侍郎的方法錯了,手段錯了!”侯庸繼續說道,“太急了!太狠了!”

 “哪個有功名的學子名下,不掛著別人的地?他一去就大刀闊斧以為是雷厲風行,卻不知是捅了馬蜂窩!他等於是和全山東的學子為敵!”

 “如此,焉能不反!”

 “況且!”侯庸的話擲地有聲,“李侍郎本就是南人為官,去山東查案,有心人就會利用他的身份大做文章,說他是為了當年的南北榜挾私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