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章劉念祖淵明先生 作品

第254章 微妙的改變

  “兩朝皆興於秦地,自春秋算起,已歷時近九百年,而作為都城的長安一帶經歷了多少代人的生存與勞作?看那裡!”

  劉章指了指一處河岸,說道。

  “河水將沿岸的泥沙帶入湍流之中,這才致使大河出現汙濁之色,這便是大河給我們的警示,也是天人感應之說真正的例證!”

  劉章見孩子們都聽得一頭霧水的疑惑模樣,笑了笑,繼續說道。

  “人居世上需得築牆以御野獸與外敵,需建宅而擋寒暑,則取木而興之,然則人生十餘年而成家生子,樹百年而成材做梁,林有盡焉而人無窮也,木去土松,水過則順其而下。”

  “故非光武不欲就長安舊都,實不能也,此天地大道,違者必自亂之……”

  沒錯,在劉章看來,雖然兩大世家族群的利益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長安地區的資源已經無法支撐大量人口的消耗才是最關鍵的。

  畢竟就像劉章所說,漢朝時的住宅基本都是以木製結構為主,無論是活的還是死的,都離不開木頭,可這大量的木材從哪裡來,自然是大量砍伐森林取用。

  而且不止是生活所需,戰爭也需要大量的木材來修築營寨、器械等等,這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可想而知到達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而漢代這個時候還沒有間伐的概念,秉承著中華民族的薅羊毛都可一個地方來的優良傳統,那真是一砍就要禿上一片……

  畢竟能從近的地方找建築材料,誰會想著要去繞個遠路?

  而古時逐水而居的習慣導致了,最先遭到破壞的森林一定是處於水系周遭的……

  至於後來的唐朝為何又選擇了長安作為都城,這實際上是由於漢末一直到唐朝建國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的人口銳減。

  實際上從漢恆帝劉志時開始,中原大地上的人口便一直處於每況愈下的狀態,瘟疫、戰亂都成了漢民族人口持續下降的元兇,而到了後來的五胡亂華,徹底跌到了一個谷底,據後世統計,當時的漢民數量甚至不足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