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章劉念祖淵明先生 作品

第443章 局勢

  好吧,這一次輪到鮮卑人炸鍋了……

  草原遊牧民族面對大漢的優勢是什麼?無非就是他們自身的機動力與大漢對他們所生存的地理環境的不瞭解,可張郃提出的想法一旦被允許了,那麼就意味著大漢可以通過這些商隊徹底摸清漠北草原的地形地貌。

  那麼對於捕食者而言,被人摸清了領地的情況之後,等待著他們的會是什麼?這是一件不言而喻的事兒。

  雙方的談判就這樣陷入了無休止的拉扯之中……

  然而張郃卻是不急,畢竟隨著曲轅犁以及龍骨水車的應用,大漢的農耕體系在面對天災時的抵抗力大大增強了,所產生的結果就是糧食產量越發的穩定了起來。

  再加上自行車的大量應用,運輸的損耗也是大幅度降低,屯兵這種事兒早些年來對曹操是種負擔,可現在?

  曹操表示,小意思,張郃你隨便拖,我完全不介意。

  堅實的國力所帶來的不止是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成為士兵們保家衛國的底氣甚至是勇氣!

  劉章的各種佈局,在兩國之間的僵持之中開始慢慢展現出了它的價值……

  不過鮮卑的國力還不至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被大漢耗空,所以雙方依舊在僵持。

  但鮮卑人能扛得住,並不代表其他人也能扛得住,最先出了問題的卻是在南方,準確的說,是益州……

  與歷史上原本佔據益州的劉備不同,曹操並不需要去借助蠻族的兵力去爭奪中原,這種情況下,曹操對於那些反覆叛亂的蠻族人自然就談不上什麼好感,若不是南方的高山密林無法大規模進剿,恐怕曹操早就大軍壓境了。

  而劉偱這裡,僅僅靠著投靠他的幾個世家,時間一長根本無法支撐蠻族的胃口。

  再加上閻圃與法政堅壁清野的策略,大半年下來,直接導致支持劉偱的幾個世家手中空有財富卻買不到糧食的窘境,更兼之其自身的存糧日益減少,逼得劉偱不得不放棄南方的地理優勢,被迫選擇強攻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