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章劉念祖淵明先生 作品

第534章 終抵棘城

  “唉……”

  韓忠嘆了口氣,感受著腳下的落葉被踩踏之時傳來的觸感,莫名的感到一陣陣不安襲來……

  有時韓忠無人時常常想起柳毅說的那個時代,彼時公孫度雖未踏足中原,但無數遼東子弟無不向往之,高句麗、烏桓無不被公孫度打得心驚膽寒,到了公子康繼位,向北更是攻下了高句麗的都城,向南則在樂浪郡以南設立了帶方郡,征服了韓濊,用武力壓服了三韓,再到後來,就連後世rB九州島諸國也向遼東公孫氏表示了臣服……

  那……可真是個遼東子弟的大時代啊……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公孫康的過早離世,原本強大到雄踞東北亞地區的遼東公孫,也是肉眼可見的衰落了下來。

  別說是親衛會如此想了,就連韓忠自己有時也會不自覺的思考。

  若是當初送去許都的質子不是公子晃而是公子淵,這遼東是不是會更好一些?

  畢竟當初晃公子雖然年幼,但其也是表現出了體下、謙善等品質,至於淵公子麼,強勢、霸道,說得再難聽一點兒,還有那麼些剛愎自用的味道……

  ……

  數日之後,韓忠終於來到了棘城。

  這裡與柳城一樣,都是烏桓人盤踞的地帶,說起烏桓,追根溯源實際上與鮮卑同源,皆為東胡的一支,按照語言分類,則屬於突厥語系中的蒙古語族。

  至於烏桓之名,則是源於公元前三世紀末,也就是東周至西漢建立之初這段時間,因匈奴崛起大破東胡後其中一支戰敗遷徙至烏桓山一帶故而該支脈以山為號而得名烏桓,也稱烏丸、古丸、烏延等,彼時的烏桓大概活動於西拉木倫河兩岸及歸喇裡河西南地區

  後來烏桓人又在兩漢時期經歷了兩次大規模遷徙,大約是在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時從五郡塞外南遷至塞內的遼東、漁陽及朔方邊緣十郡,而後最終大部分收縮到了遼東一帶。

  期間隨著漢匈兩家的大戰,東胡各族得到了喘息之機,這才使得如鮮卑、烏桓這樣的東胡族裔通過吸收漢匈兩家的血液而逐漸恢復了元氣。

  尤其是烏桓人,左右逢源之下,得到了漢庭的支持,與被歸化的南匈奴一樣,受護烏桓校尉所保護,雖然在面對外敵入侵之時需要出兵協助漢庭,但至少也算是在漢土之中有了合法的官方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