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章劉念祖淵明先生 作品

第559章 老男人的倒春寒

  雖然這慶典的過程有點兒血腥,但結果還算是可以接受的,畢竟矛盾雙方在首領的調解下達成了表面上的意見統一了不是?

  等等!

  所以說究竟是哪一方贏了?

  既然有人問了,這裡也就不賣關子了,主張繼續放牧的與嘗試棄牧就農的勝負比基本達到了九一開,只不過可能與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樣,準備當農民的取得了絕大多數的勝場……

  或許有人會產生疑惑,這主張放牧應該是守舊的鷹派才對,咋會打不過一幫準備種地的?

  其實理由很簡單,無論什麼樣的時代,敢於嘗試新事物的人大體上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已經站到了懸崖邊上不變通就會死的;第二類是純粹的冒險愛好者;至於第三種嘛,手裡有餘糧的,變一變看看會不會更好,即便走不通也可以迴歸之前的生活方式。

  而種地可是個週期性產生收益的工作,第一類人根本扛不到收糧的時候,第二類人也大多不會願意去嘗試種地這類枯燥的工作,所以羌人之中求變的基本上都是第三類人。

  那麼在羌族之中手裡有餘糧,甚至是可以至少扛過一兩年的都是什麼人?

  答:貴族……

  所以那些堅持要繼續放牧的人,並非是輸給了自己在擂臺上的對手,而是羌人社會中那不健全的制度……

  或許那些羌族首領並非如想象中的那樣愚笨,畢竟爭執的雙方都是什麼人他們也很清楚,按照傳統的決鬥方式來斷是非,可謂是快刀斬下亂麻,既保護了貴族們的利益,同時也向漢人示了好,這又何嘗不是件一舉兩得的事嘛?

  哦不對,或許不是一舉兩得,而是一箭三雕也不一定,畢竟這些首領們在羌民的眼中甚至還是公正的,他沒有偏幫那些貴族,也沒有為了顧全漢人的態度而武斷的懲罰那些牧民,反而給了他們用雙手成就夢想……啊不對,是用自己的雙手來決定自己命運的機會,只不過這些牧民失敗了而已……

  這是一個堪稱完美的解決方式,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