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1374章 拿下老爺子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當一個人衣食無憂、財務自由之後,他追求的境界也會提高,開始尋求別人的讚美、尊敬,留下美名。

  老爺子就是這樣,他想在村裡留下好名聲。

  前些年還行,周家的產業還不算大,對村裡的幫助比較適度,就算給錢,也是逢年過節給幾百塊錢的紅包,主要扶持困難戶。

  給錢給得少,大家都感激。

  可隨著周不器的起勢,就不一樣了,一次發1萬塊錢,這真是太多了,遠超村裡人的認知範圍。村裡一個三口之家,一年辛辛苦苦種地,可能也就賺個兩三千塊錢。

  給錢給多了,就容易出事。

  周不器平時在家、在公司裡,都經常會說這樣的觀點,錢不是越多越好,是在一個人認知範圍、能力範圍之內越多越好。一旦超過了,就有可能害人害己。所以他給小明星、小秘書錢的時候,都很剋制。

  一開始說給村民發1萬塊錢,是一次性的,後續再發就沒這麼多了,逢年過節給老人孩子幾百塊錢的紅包就夠了。

  老爺子顯然是沒認識到這一點,沒意識到1萬塊錢對普通的村民來說是降維式的財富打擊。不勞而獲這麼多錢,誰還種地啊?誰還幹活啊?不種地、不幹活,就都成盲流了,人心就飄了。

  周不器道:“我剛才說的窮人、富人,村霸、村民,其實都是代稱,是一個縮影,可以涵蓋到方方面面。”

  石婧琳配合著他,輕輕“嗯”了一聲。

  周不器淡淡地道:“有的人每年捐款幾十億,臭名遠揚;有的人捐款幾千萬,就能萬民擁戴。有的人毀家紓難做企業帶領村民發家致富,卻被抓進去了,被眾人唾罵;有的企業很少捐款,每年卻給股東分紅幾百億,老百姓高呼幸福。花錢的確可以買來好名聲,但有一個前提,就是把錢花在誰身上。”

  石婧琳感同身受,延伸著說:“去年地震過後,很多人好像都不喜歡給官方捐款了,出現了不少民間的慈善組織。恐怕這些民間組織就算幫助了很多災民和貧困老百姓,做了再多的善事,最後也都要落得一身罵名。”

  這些討論已經超過熊包老爸的理解範圍了,怔怔地一句話也說不出。

  老爺子沉默許久,緩緩地說:“小子,你說,你爺爺該怎麼做?咱們周家的祖墳就在那邊呢。”

  周不器笑著說:“那就看爺爺追求的是什麼了。”

  “怎麼說?”

  “如果爺爺追求的是好名聲,那就像我剛才說的,重點去養肥村裡的幾個大戶,這就足夠了。通過他們控制全村的風氣。老百姓的死活跟您的好名聲沒有絲毫關係。”

  “要做善事,也要好名聲。”老爺子眉頭緊鎖,覺得小孫子冷靜得可怕,“咱家就是從那個村子裡出來的,你爺爺能活下來的,當年就是靠著村民的救濟。”

  周不器道:“那就得分兩步走了,對大戶,要給錢,每年都給個幾萬塊錢,就說讓他們幫咱家照看祖墳或者修繕祖宅。對普通的村民,就別給那麼多錢了,年底給個幾百塊錢的紅包,平時過節,給他們送點粽子、月餅,或者挨家送豬肉送雞鴨魚肉。要讓他們始終處於貧窮的狀態,然後不停地給小恩小惠,總是雪中送炭,他們就會感激涕零了。就比如在家裡幾天吃不上飯,忽然你給送去了一袋米一袋蔬菜,他們得跪下來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