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2306章 放貸

英國是老牌的金融帝國,藉著互聯網的春風,這幾年湧現了一大票的科技金融類的創業公司。因為沒錢,很多項目就都把融資申請想方設法地遞到周不器這邊。





連大衛·吉爾都成了傳聲筒,說他有一個朋友在倫敦做類似的創業項目。





項目格局很大。





想要藉助科技手段,利用數據分析來降低風險,從而去打通傳統銀行和企業、用戶之間的信用關係,為中小企業和個人發放貸款。





這當然是一個很好的創業方向。





也有著極大的社會價值。





誰能把放貸這件事玩明白,那給他頒發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都算屈才了。





就比如次貸危機。





其實各國都已經推出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比如美聯儲就向美國各大銀行提供了幾千億美元的貸款,讓他們借給遇到財務危機的個人和企業。





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也就刺激了消費,也就緩和了社會中的經濟壓力,下行趨勢就可以止住了。





可是,這裡有一個最大的難題。





放貸的風險。





美聯儲又不是把錢白給這些大銀行的,是借給他們的,將來是要還的。一旦還不上,這些銀行就得破產,或者債轉股失去了控制權。





這就很難了。





在經濟崩潰的時候,市場形勢那就是刀山火海,到處是雷、到處都是債務陷阱,誰敢去放貸?





把貸款放出去了,萬一拿到貸款的一方還不上了怎麼辦?





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





抗壓能力弱,在確定性極低的市場裡想生存下來非常艱難。給他們發貸款了,可他們的經營狀況沒有好轉,轉頭就破產了,怎麼辦?





到時候還不上錢,大銀行收不回貸款。收不回貸款,就成了壞賬,將來就還不上美聯儲的借債了,這些銀行也得跟著倒黴,跟著暴雷。





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敢放貸。





寧可把錢囤在賬上,向美聯儲支付一定的貸款利息,到期了就趕緊還款,自己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這就導致各國當年對次貸危機的各種刺激政策全部落空了,市場經濟硬著落,就一片哀嚎、一地雞毛。





現代社會里的現代化企業,無一例外地都要靠著金融手段來促進企業的發展,市場裡有著太多貸款的需求了。





很多企業遇到現金流危機的時候,因為無法從銀行拿到貸款,甚至都要開出50%以上的高利貸利率從民間借貸。





拿到貸款了,會被扒一層皮,但公司活了。





拿不到貸款,公司直接就死了。





傳統的金融體系發展了這麼多年,也是遲遲解決不好放貸過程中信譽和風險的問題。全球各大經濟體的經濟活力,很大程度上就跟貸款能力正相關。





貸款水平越高的經濟體,往往經濟增速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