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中生友 作品

第三百零三章太后與兒媳(求訂閱求月票)

 可以說,關東各國除了燕國外,都與秦國有著血海深仇,秦國的信用在這邊真的是一文不值。

 聽李斯說完條件,糜竺則笑嘻嘻的表示,鑑於秦國糟糕的信譽,除非秦國先和楚國交戰,否則,他們絕對不會相信秦國。

 糜竺話音剛落,各國使臣都是一陣附和。

 大家都想在楚國身上撕下一塊肥肉來,但除非秦國主力有了明確的去向,確定不會威脅道韓、魏,否則這兩個國家是不會輕易下場的。

 至於齊國和虞國,早就結成了密切的同盟。

 像這種關係到國家大政方針切實利益的談判,當然不可能一次就談妥,第一次談判,大家只是在試探底線,但各國都想滅楚這一點,卻是毋庸置疑。

 而對於大虞而言,只要讓楚國使者知道秦國要背刺他們,那就足夠了!

 第一次談判結束之後,韓王安笑吟吟的看著楚國使者屈允,屈允的臉已經氣成了豬肝色。

 “貴使怎麼看?”

 韓王安親自給屈允遞了一碗茶水。

 “韓王想要什麼?”

 屈允雖然憤怒,但卻冷靜。

 韓王安給他看這一齣戲,自然是別有目的,而且據他判斷,韓王安很可能既不站在秦國一邊,也不站在齊虞一邊,絕對是另有想法。

 “楚國要想生存,必須得把西線之兵撤回,集中兵力奪回兩淮之地,對內平定春申君之亂,對外擊敗齊國,方有一線生機,否則,一旦魏國也加入到齊虞聯盟之中,恐怕()

 楚國才真正危矣!虞國不擅陸戰,但是魏國、齊國的陸戰能力都不容小覷啊。”

 韓王安指著地圖設身處地的為楚國著想道。

 “西線撤兵之後,秦國趁機進攻怎麼辦?韓王這麼苦心孤詣,又能夠得到什麼?”

 屈允雖然只能算是中人之姿,但也不是傻子,剛剛經歷了秦國玩弄的他,現在警惕性十足。

 “楚國可以把撤出的地區,像是楚國西北邊境的方城一帶,交給韓國啊,由韓國擋在秦楚之間!如此一來,秦國就算是想要進攻楚國,也得越過韓國,而以韓國的國力,楚國也不用害怕韓國在接收了楚國的贈與之後,還有兵力去攻打楚國!

 韓國肯定是要集中全力守住新得的地區的,甚至有可能與秦國產生摩擦,這對楚國百利而無一害。

 至於楚國西南邊境,諸如竟陵等地,楚國則可以假意給秦國,但卻通過別的途徑讓虞國提前知道楚軍要撤離的消息,虞國必定不可能放棄這個機會,到時候看虞國和楚國在竟陵大戰,二虎競食,想必很有意思。

 畢竟,此時虞國的大軍可還在圍著郢都呢!”

 韓王安指著地圖劃了幾條線,指著幾條戰略要點解釋道。

 “韓王倒是好算計,想要不費一兵一卒就得我楚國數百里土地?”

 屈允的眼角直抽,因為他看到韓王安還把陳都劃了進去。

 如果只是方城一帶也就罷了,自從秦國佔據宛葉之地後,那裡就算是一個廢了大半防禦力的邊境防禦線,但是陳都可是楚國的舊都,也是實打實的膏腴之地啊。楚國怎麼可能捨得給?

 “韓國總得有所得吧!”

 韓王安爽朗一笑,絲毫不掩飾自己的貪婪:“方城附近的土地,絕對是秦國首先攻擊的目標,韓國只要那塊地有什麼意思?找打嗎?而且我也並不貪婪,只是要陳地周圍的土地而已,反正你們也守不住,還不如給我們!

 我承認,我有私心,但韓國被秦國佔據了十之七八的土地,我可不想韓國亡在我的手中。”

 “韓王就不怕我把今天的一切告訴秦國?”

 屈允似有威脅的問道。

 韓國這個計劃可不僅僅得罪秦國,恐怕連魏國等過都得罪了。

 “韓國是對楚國最沒有威脅的國家,但秦國……呵……我願意把太子和三弟送到楚國為質,這次就可隨貴使一同入楚,以示誠意;我有一愛女,也願意成年後與楚王結姻。願貴使慎思之。”

 韓王安很是誠懇的說道。

 “韓王真願意把太子交給我?”

 屈允凝視著韓王安。

 韓王安的三弟他倒是不在乎,因為在外界的傳言中,韓王安就是弄死了登基半天的四弟上位的,但是太子就不同了,據他所知,韓王安最大的兒子韓太子聰慧異常深得韓王安喜愛,是妥妥的王位繼承人。

 如今韓王安只是說了個計策,楚國答不答應還不一定呢,韓王安就要把最寵愛的兒子送去當質子,送到極有可能滅國的楚國當質子,這足以說明韓王安的誠意。

 “那是自然!”

 韓王安斬釘截鐵道。

 “外臣必將韓王的意思告知我王,請韓王放心,不管結果如何,外臣必定意思護衛太子周全!”

 屈允慷慨激烈的做出保證道。

 儘管他知道韓國這是趁火打劫,但韓國的計策在他看來確實是如今楚國破局的唯一辦法,且屈允也為韓王安一心為國的情操所感動。

 楚人壯烈,屈氏更是如此,韓王安願意在這種情況下直接送最寵愛的太子去當人質,那麼就算是楚王不答應韓國的條件,屈允也要以死保證韓太子周全。

 聽了屈允的話()

 ,韓王安激動的握住了屈允的手,忽然想到了什麼一般,將腰間的佩劍解下送給了屈允:“請屈君務必收下此物,此非賄賂君子,而是有感君子品格,小子死則死矣,但兩國存續就靠屈君了。”

 說罷,韓王安給屈允行了一個大禮。

 “大王不可……”

 屈允快要感動哭了。

 他覺得韓王才是真正的君子,只不過為了國家才不得以如此。

 他發誓,回去之後不論如何都要說服楚王,他覺得,韓王之計才是楚國的唯一活路。

 在秦國絕對不可信,齊國、虞國已經是死敵的情況下,拉攏韓國,保證一個方向的安全,同時挑唆秦國和虞國作戰,從而解放出楚國西線精兵,進而保證能夠儘快平定春申君之亂,這才是楚國唯一的活路。